峨眉山A:深化文旅+百业融合发展 从传统名山迈向世界级文旅标杆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唐强2025-11-22 22:24

作为承载千年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世界名山,峨眉山A(000888)正以文旅融合、基建升级、数字转型为核心布局,从传统名山迈向世界级文旅标杆。

11月21日,峨眉山A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上市公司董事长许拉弟、营销总监何群、财务总监王蓉、董事会秘书龙舸等高管到场参会交流。

许拉弟表示,上市公司团队正认真研究,要对照国内的旅游企业的优秀标杆,找差距、添措施,一步一步地守稳,把峨眉山的金字招牌擦亮。同时,也要保护好峨眉山的资源,做到既要金山银山,还要保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峨眉山要通过多种方式,以开放的心态来引进高科技企业,探索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深化文旅+百业融合发展,聚焦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

文旅融合破圈:全域营销激活消费潜力

作为传统山岳型景区,通常会遇到单一的盈利模式依赖问题,即门票+索道等简单收入渠道。

当前,峨眉山A以“一体化营销+文旅跨界”双轮驱动,打破传统门票经济依赖,构建多元营收体系。

在媒体开放日活动上,峨眉山A董事长许拉弟表示,自1997年创业以来,公司依托于峨眉山景区的旅游业务,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大力拓展景区门票、索道、宾馆酒店、茶叶、大数据运营、文化传媒、旅行社等业务板块,逐步实现了由粗放单一的门票索道经济向覆盖旅游服务全产业链的多元化产业发展转型。

在产品端,峨眉山A推出了“酒店住宿+票务预订”管家式服务,结合春节、暑期等节点开展消费促进活动,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在品牌端,深耕“文旅+百业”融合路径,通过赞助越野挑战赛、巨星演唱会、环法挑战赛乐山站等重磅活动,联动热浪飞行音乐节打造“票根经济”,推动“一次体验”延伸为“多次消费”。据悉,峨眉山A目前正参与将于11月底举行的“2025环法挑战赛・乐山站”,以赛事流量赋能品牌传播。

市场拓展方面,峨眉山A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拓宽国内外市场版图。国内聚焦川渝核心区,在成都、重庆、杭州等城市开展多场推介会;海外重点突破东南亚与大洋洲市场,在日本、马来西亚等四国举办全球营销活动,与马来西亚两大旅游商会签订入境游战略合作协议,9月底迎来60余人的马来西亚首发团。同时,借申遗30周年契机启动“全国名家画名山”活动,明年将在北京、乐山举办画作展览,推动文旅融合向高端化迈进。

文化赋能成为消费增长新引擎。“峨眉雪芽”通过“般若茶会”场景化体验诠释禅茶文化,1—9月累计开展20场次。今年“茶酒跨界”也取得了突破,全新研发推出的三款峨眉雪芽茶啤,成为川茶首个跨界合作的代表,销售接近10万箱,开启了峨眉雪芽收取品牌费的新模式。“峨眉记忆”文创聚焦年轻化、实用化,年内推出六六吉象公仔,无悟灵猴公仔等43款多品类新品,实现文化价值与市场销量双重丰收。而筹备中的第27届冰雪温泉季,将整合全域资源推出创新项目,抢抓我国冰雪旅游5.2亿人次、6300亿元收入的市场机遇,引爆冬季旅游热潮。

据悉,峨眉山A旗下风景国旅首次在携程、抖音、美团等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把景区品牌流量和公司产业进行聚合,积极推动把流量转化为景区消费者。此外,峨眉山A还推出和华西医院结合的医养产品,该主题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和市场良好回响。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今年1—9月,峨眉山景区全域累计接待游客517.61万人次,同比增长5.44%,第三季度利润增长率较上半年实现由负转正,转型战略成效显著。其中,峨眉山A入境旅游增长幅度超过国内市场,入境旅游人数在疫情之后首次达到14.55万人次,增长30.38%。

基建扩容提质:“三站一路”夯实发展底座

围绕“享誉全球的世界级旅游景区”目标,峨眉山A以“三站一路”项目为核心,投入超数亿元推动景区硬件升级,破解承载能力与服务品质瓶颈。

三大站点建设形成全链条服务体系:黄湾游客服务中心站改造后将成为集交通集散、文化展示、消费体验于一体的“景区客厅”,植入非遗文化与多元业态,这是峨眉山面向世界的“门户枢纽”;雷洞坪车站投资超1亿元新建1.13万平方米现代化驿站,实现“交通换乘+服务补给”功能升级,全面提升中高山区域服务保障能力;金顶索道是贯通核心景区的“云端动脉”,将实施改造提升,提高游客体验感。

如果说“三站”是景区服务的“关键点”,那么“一路”就是串联发展的“大动脉”,现已顺利完成川零公路景区段项目建设,并积极谋划置换景区峨洪路,推动景区旅游交通封闭运行。

这条全长4.7公里的“黄金旅游通道”,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8米,已提前两个月实现通车,成为大峨眉“三山旅游国际环线”的关键拼图。

作为串联全域的“黄金通道”,川零公路景区段提前两个月通车,这条4.7公里的三级公路不仅分流峨洪路50%车流,使旺季拥堵率下降70%,缩短洪雅至峨眉山车程40分钟,更构建起景区专用应急通道,串联沿线乡村旅游资源。项目带动农家乐、民宿集聚发展,使高山茶、原生态竹笋等特产运输成本降低25%,实现“修路、造景、富民”的良性循环,为公司长期营收增长奠定基础。

数字转型赋能:科技驱动效率与体验双升级

峨眉山A深耕数字化转型二十余年,如今正式踏入AI深度融合体验新阶段,实现从“智慧化”到“智能化”“全链条化”“AI化”“个性化”“产业化”的“五化协同”进阶跃升,构建起“科技+文化+生态”智慧旅游新生态。

多年深耕,让峨眉山A赢得行业高度认可:大数据中心获评工信部五大国家新型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成为文旅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打造的西南首朵“文旅行业云”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智慧文旅典型案例与创新案例。

在运营端,峨眉山A搭建智能化调度管理体系,让景区全域“可视、可测、可控”。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游客分布、河道汛情,低空物流项目破解物资运输“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成本降低20%、效率提升5倍以上;在服务端,推出集成票务、电商、导览、AI咨询的官方小程序,年交易额达4.5亿元,区域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191.71%;升级后的票务系统新增人脸识别、电子社保卡入园功能,金顶索道下行分时预约系统有效缓解旺季拥堵,微地图智能导览服务使用自今年国庆上线以来使用人数已远超10万人次。真正做到了一站式整合,实现了“一部手机玩转峨眉”。

AI技术的深度应用成为亮点。峨眉山A联合高校申报省级科技项目,推出AI伴游助手,自上线以来,使游客咨询接待率增长31.77%,投诉处理效率显著提升;在核心区域部署多语种AI翻译屏,支持14个语种实时互译,突破语言壁垒;外骨骼登山装备、AIGC旅拍、AI畅游宝等创新产品,让游客停留时间平均延长30%,家庭游客体验率提升40%。

技术输出方面,峨眉山A通过科技子公司领创数智,将51项软件著作权转化为20余款行业产品,已承建天津、辽宁等多地标杆项目,签约合同金额达1.43亿元。通过技术对外输出赋能,峨眉山A持续拓宽景区数字产业发展新空间。

未来,峨眉山A将持续深化业态升级、品牌深耕与服务优化,推动AI技术与文旅场景深度融合,扩大技术输出与行业标准共建力度。在冰雪旅游热潮与数字化转型的双重机遇下,这座千年名山正稳步实现从“旅游胜地”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跨越,为游客、投资者带来长期价值增长空间。

责任编辑: 刘灿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