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国内需求,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开展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工作迎来关键进展。
11月20日,两部委正式公示50个拟入选试点城市名单,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全部入选,其余41个城市覆盖全国主要省份。试点重点向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超大特大城市倾斜,凸显示范引领效应。

此次试点为期两年,中央财政将按城市规模给予最高4亿元/城的资金补助,从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联名三大维度,为消费市场提质扩容。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告诉记者,对于企业而言,首店运营、IP开发、场景创新等领域将迎来政策红利窗口期;对于消费者,未来两年在试点城市的消费选择将更丰富、体验更多元。
分层补助+精准支持,聚焦供给侧创新
根据此前印发的《关于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工作的通知》,此次试点资金补助按城市体量分层实施:超大特大城市获合计4亿元补助,大城市3亿元,其他城市2亿元,资金分两批下达,剩余资金将依据绩效评价结果拨付。
政策支持方向精准聚焦供给侧创新,明确三大发力维度:一是支持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支持打造一批首发中心、首发经济集聚区,在重点商圈商街、创意园区、文化场所等打造多层次的新品发布平台载体。支持具有引领性的国内外品牌开设高能级首店、旗舰店、概念店,并推动首店向总店、总部提升发展。支持时尚服饰、消费电子、美妆、潮玩、家居、汽车、智能终端、运动潮品以及服务消费等领域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产品和服务举办首发首秀首展活动。
二是支持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推动形成服务消费集聚区,支持重点商圈商街、文旅集聚区、传统购物型商超、废旧工业厂区向多元消费场景升级,拓展增加文化时尚、健康体育、艺术展览、主题社交、休闲娱乐等服务消费功能,推动重点赛事活动及演出“进商圈、进街区、进景区”。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支持外贸优品展销中心、特色购物中心或购物区、外贸优品品牌集聚的特色商业街优化升级,推广自主品牌+直供直销,打造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消费场景。
三是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联名。支持围绕本地特色文化,联动国潮动漫影视知识产权(IP)及文博场馆、非遗机构、历史文化名城等传统资源,推出一批影响范围广、社交属性强、创意新颖的综合性消费场景。支持老字号企业、新消费品牌企业依托本地优质消费资源,开设新店、旗舰店,开发推出“老牌新品”“国货潮品”。
三重效应凸显,拉动消费与就业双向赋能
此次试点不仅着眼于丰富消费供给,更致力于激活行业创新与稳定就业。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试点将培育一批高品质、创新性消费供给,满足群众品质化、差异化需求;通过推广典型经验,激发消费领域创新活力,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同时覆盖零售、餐饮、文旅、体育、健康等多个生活性服务业,预计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充分发挥服务业就业“吸纳器”作用。
为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政策明确划定资金使用“红线”,补助资金不得用于新建、扩建基础设施等,不得用于支付罚款、赞助、偿还债务以及财政补助单位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等,不得用于土地开发、征地拆迁、建设政府性楼堂馆所等明令禁止的支出项目,不得弄虚作假骗取、套取补助资金。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工作覆盖多个民生密切相关领域,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政策将通过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聚焦供给创新,培育相关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新增高品质创新性消费供给,以个性化、沉浸式、融合性消费场景满足群众品质化差异化需求;二是强化示范引领,突出创新导向、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激发试点城市消费领域创新活力、支持行业前沿实践,同时推广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带动新增就业,覆盖零售、餐饮住宿、文旅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行业扩容升级,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
责编:杨喻程
排版:汪云鹏
校对:李凌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