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舒楠为北京奥运会创作的《站起来》颇受大众喜爱。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音乐总设计师,舒楠给自己提出了新要求——创作一首不一样的主题歌。“我们所有的运动会歌曲都离不开拼搏、汗水和节奏感。我一直在思考:能否写一首温暖安静风格的歌?”十五运会开幕式主题歌《天海一心》应运而生。
构思作品的几个月里,舒楠先后创作了5首风格各异的歌曲,最终选定《天海一心》。这首歌用娓娓道来的音乐语言,让主题拥有了可触摸的温度。他这样总结策划思路:“开幕式的前75分钟都是朝气蓬勃的音乐,最后火炬点燃时,全场安静下来,我希望人们听到这首主题歌就像吃了一口冰淇淋。”在歌词创作过程中,舒楠与池浚反复推敲,数易其稿。在多次带观众联排中,每当《天海一心》响起,现场数万名观众都会自发点亮手机手电筒,营造出“星辰大海”般的场景。
从《生死不离》《不忘初心》到《灯火里的中国》,舒楠的音乐创作,向来擅长编织细腻的情感线索,捕捉大众情感与时代脉搏。
“我在广州待了8年,对这座城市很有感情。”舒楠坦言,“广东人的务实与开拓精神令人印象深刻。”这份对岭南文化的亲近,帮他找到了《天海一心》的艺术突破口——将体育赛场的澎湃激情巧妙融入到“水”的意象之中。“因为,这片土地上的创新,从来都是刚柔并济、动静相宜的。”
舒楠笔下的“水”,是粤港澳大湾区碧波万顷的自然风貌,也承载着这片土地深厚的人文底色。“一起融入大海,碧波万顷,拥抱彼此透明汇聚一颗心”的歌词,正如珠江奔流,濠江蜿蜒,香江环漾,最终都汇入同一片蔚蓝大海的真实写照。他用音乐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意象:“一滴水”是每个拼搏者的汗水、泪水,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上善若水;“一汪水”象征着个人与集体相融共生的东方哲学;最终“融入大海”并“相知和鸣”,既映射着粤港澳大湾区同心聚力的融合发展,更传递出中国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的大国胸怀。
歌曲《天海一心》的旋律如流水般纯净动人,舒楠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深远的意境。“一滴一滴一滴一滴”的叠词运用,宛如晨露滴落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三拍子的副歌,营造出溪流汇入大海般的流动感。
在歌手的选择上,舒楠认为:“这首歌一定要干净清爽,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周深。”周深曾演绎舒楠作品《灯火里的中国》,他们的再次合作可谓水到渠成。在《天海一心》中,周深通透的嗓音把一滴水的晶莹光泽与一片海的恢弘辽阔表现得极具层次感。单依纯则以个人特色的气混声,把“一汪水”的深邃和“一片云”的朦胧诠释得生动可感。
此外,在舒楠与开幕式总监制刘伟强的邀请下,香港歌手张学友特别录制了粤语版,由著名词作家向雪怀填词,歌名为《水连天》。三种不同质感的声音,在一首歌曲中交相辉映,恰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和谐共生。
当《天海一心》的旋律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夜空唱响,这首歌不仅体现出舒楠“小我融入大我、个体汇聚成集体、中国链接世界”的创作理念,更让我们看见每一滴水汇入时代的洪流,体育精神映照在海天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