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引领着科技革命,也是全球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到生物制造、空天科技,这些未来产业不仅会重塑产业格局,更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
笔者认为,科技创新、政策支持、资本赋能及人才培养,是助力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第一,科技创新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没有颠覆性技术的突破,未来产业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量子计算为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成功构建“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求解高斯玻色取样数学问题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亿亿倍。这一颠覆性技术突破,使我国在量子计算赛道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第二,政策支持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未来产业具有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的特点,离不开科学政策保驾护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资本赋能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助力。充足且多元的资本供给,能够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再逐步形成未来产业。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包括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我国资本市场功能不断完善,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持续提升,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四,人才培养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未来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高端人才的竞争,相关领域需要既懂基础研究又懂产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如今,各地纷纷出台人才引进政策,上海把未来产业优质企业纳入上海市人才引进重点机构,对未来产业重点领域核心研发人员,按照规定给予最高50万元支持;广州则深入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引导科技人才更好服务未来产业发展。
当然,未来产业的发展并非四大要素的简单堆叠,而是一项有赖于协同发力、有机融合的系统工程。例如,科技创新为资本赋能提供了价值标的,而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将助力科技创新持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