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外资巨头最新发声。
据最新消息,多家外资机构纷纷表示,中国资产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正显著提升,并对中国股票2026年的表现给出了积极展望。其中,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预计明年中国股市将迎来又一个丰年,因包括创新领域发展等许多有利的驱动因素将继续支撑市场。
与此同时,摩根士丹利的最新报告也指出,预计中国股市2026年有望进一步上涨,延续今年的强劲涨势。在盈利温和增长、估值在更高水平上企稳的背景下,中国在全球科技竞赛中重新站稳脚跟,同时贸易紧张局势有所缓和,相关指数整体仍具备相对温和的上行空间。
今日(11月19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后,全线飘红,未受昨夜美股大跌影响。截至10:00,沪指、深成指涨超0.15%,创业板指涨超0.4%。板块方面,水产品、石油、锂矿、通信设备、有色、保险等涨幅居前。
外资最新研判
11月18日,据追风交易台消息,瑞银发布的最新研报《2026年中国股票策略展望:再一次飞跃?》认为,明年中国市场有望延续2025年的积极势头。
瑞银预测,MSCI中国指数到2026年底将达到100点,较报告发布时的点位约有14%的潜在上涨空间。同时,恒生指数的目标位被设定在30000点,较报告发布时的点位约有12.9%的潜在上涨空间。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指出,预计明年中国股市将迎来又一个丰年,目前中国市场的多项积极因素将继续在2026年支撑市场,其中包括:
1.创新:尤其是在人工智能(AI)领域,中国是美国以外少数能提供广泛AI投资机会的市场之一;
2.宽松政策:对企业和资本市场的支持性政策将延续;
3.充裕流动性:持续的财政扩张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瑞银预计,2026年美联储将降息50个基点,中国央行也可能降息20个基点,共同营造有利环境;
4.潜在资金流入:来自境内外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流入。
报告指出,尽管宏观经济面临挑战,但旨在缓解行业无序价格竞争的“反内卷”措施,正成为改善企业盈利前景的关键因素。
报告写道,2026年的市场驱动力将与2025年有所不同,市场的焦点将转向企业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改善。
瑞银对2026年中国股市的乐观看法,核心逻辑在于盈利增长将接替估值修复,成为市场上涨的主要动力。该行设定的MSCI中国指数100点目标,其背后是“基于15.5倍的2026财年预期市盈率和10%的盈利增长”。
在盈利层面,瑞银预计,2026年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的营收将增长5%,每股盈利(EPS)增速将达到10%。
在估值层面,瑞银预计,市场将有4%的估值提升,主要来自三方面的资金流入:国内机构投资者、因低利率环境而寻求更高回报的散户投资者,以及寻求多元化和相对廉价资产的海外机构投资者。
瑞银还建议,关注盈利在关税不确定性下仍表现出韧性的部分“出海”上市公司,特别是那些海外收入占比超过40%的高质量出口商。
报告预计2026年全球经济将加速增长,这也为“出海”策略提供了有利的宏观背景。
另外,中国科技和互联网板块也是瑞银2026年看好的领域。报告认为,中国是“除美国之外少数能提供如此广泛投资机会的市场之一”,对寻求多元化的全球投资者具有吸引力。此外,中国AI股票相对于美国同行仍存在估值折价。
“中国股市有望进一步上涨”
与此同时,摩根士丹利也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预计明年中国股市将录得温和涨幅。
以王滢为首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团队在报告中写道,其对恒生指数的年终目标为27500点,对沪深300指数的年终目标为4840点,分别较当前水平高出约6%、5.9%。
摩根士丹利认为,2026年将是今年大涨之后的企稳期。得益于投资者对中国科技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沪深300指数今年以来已累计上涨约16%,有望连续第二年录得上涨。
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企业明年的利润将增长6%,到2027年增速可能升至10%。受贸易利好以及美联储降息预期支撑,MSCI中国指数的预期市盈率将维持在12至13倍,与当前水平基本持平。
报告写道:“在盈利温和增长、估值在更高水平上企稳的背景下,中国在全球科技竞赛中重新站稳脚跟,同时贸易紧张局势有所缓和,指数整体上行空间相对温和。”
报告认为,若要进一步突破当前水平,市场需要应对以下因素:企业盈利质量与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过去12个月估值显著上升,估值继续扩张的空间有限;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扩大,包括利率路径、地缘政治及外部需求变化等。
摩根士丹利认为,尽管短期挑战仍存,但预计中国市场将在2026年维持稳定且具可持续性的增长态势。
摩根士丹利强调,个股选择仍将是关键。配置上将超配高质量的互联网和科技龙头股,减持房地产、必选消费和能源板块。
排版:杨喻程
校对:杨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