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看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浮现三大信号
来源: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作者:谭砚文2025-11-18 14:09

11月15日7点,第十五届全运会跨境马拉松赛鸣枪开跑,不久后,深圳湾口岸迎来了丝滑通关的马拉松选手,没有停顿,选手通过闸机从深圳来到香港。这场跨境马拉松赛,从深圳出发经深圳湾口岸跨越深港两地,创造了全运会的历史。

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十五运会,不只是体育盛宴,更释放了粤港澳大湾区奔向世界级湾区的三大核心信号。

首先,“城市+”的区域协同形态不断深化,这是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进程提速的信号,大湾区越来越像一座城。其次,“AI+”正牵引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是新质生产力支撑大湾区竞争力能级跃升的信号,大湾区正加快构建国际一流湾区新动能。最后,“体育+”在大湾区催生跨界融合新突破,特别是文体旅商融合发展,这是大湾区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的信号,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内需潜能正被激活。

十五运会用体育的视角,把大湾区的融合成果、科创能力与经济活力,转化为可触的日常、发展的脉搏。一个更紧密、更智能的世界级湾区,正从蓝图走进现实。

十五运会田径项目男子马拉松比赛。图源新华社。

城市+:向世界级城市群聚合

“这是终生难忘的经历。”2小时12分07秒,跨越深港两地,拿下十五运会跨境马拉松赛男子冠军,宁夏选手何杰在新闻发布会上仍难掩激动:“这是全运会第一次举办跨境马拉松,在这里取得冠军,意义非常重大。”

这场跨境马拉松赛,把口岸搬到了赛场边,所有赛事人员在赛前完成通关查验,在赛时经过口岸时无需停顿,丝滑通关。

十五运会是全运会历史上举办城市最多的一届——共有19个城市参与办赛,各环节都力求实现粤港澳三地协同完成。开幕式上,粤港澳三地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塔、三地同时升起五星红旗;跨境自行车赛、马拉松赛串联粤港澳三地地标;火炬传递也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同步举行。

十五运会主火炬塔被点燃。图源新华社。

“粤港澳都是自己人。”香港著名导演刘伟强担任十五运开幕式的总监制,同时也是广州站第二棒火炬手。他表示,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根同源、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岭南文化和人情味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粤港澳在赛事上的联动,折射的是湾区多领域深层次的协同。全国港澳研究会香港会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副秘书长、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会员朱家健告诉南方财经记者:“无论贯穿开幕式的粤港澳三地元素,还是三地执委会、志愿者在办赛上的配合,都让世界直观感受到大湾区的默契协作与有序联动。”

从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大型跨境基础设施相继开通,到深中通道、深江铁路建设提速,“硬联通”正不断拉近粤港澳大湾区时空距离,“1小时经济圈”已初见雏形。据统计,去年粤港澳大湾区9市间跨城通勤人数超128万人,今年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总车流量超3155万车次。

机制体制的“软联通”也在加速形成。262项“湾区标准”,正融入大湾区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粤车南下、“刷脸”通关等政策陆续推出,跨境往来越来越便利,大湾区各类要素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促进湾区高质量发展。

这场跨越三地的全运会,不仅诞生了新的冠军,更印证着大湾区融合的无限可能,粤港澳大湾区正以“同城化”的步伐,加速迈向世界级城市群。

AI+:产业升级新引擎

十五运会开幕式有三位特别的“演奏者”。一阵《彩云追月》悠扬的乐声开启开幕式《同根同源》篇章,演奏者正是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三台机器人分别代表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协同敲击有两千多历史的西汉青铜勾鑃(复制品)。

人形机器人在十五运开幕式上表演。图源新华社。

十五运会开幕式艺术总监陈维亚表示,开幕式由中国传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结合点拉开帷幕,广东是高科技的先行地,用人形机器人敲响千年古器作为文体表演的开始,能达到时空交响、一鸣惊人的效果。

然而,青铜勾鑃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乐器,对音准、音域及敲击位置和力度均有极高精度要求,即便是人类,若未经专业训练也难以驾驭这一乐器。尤其,万人体育馆内复杂的通讯干扰、舞台灯光及LED大屏闪屏等,也对机器人的精准定位和配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表演的背后是多项核心技术的集成支撑,AI大模型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智能灵魂”。

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通过大量仿人仿真模拟,人形机器人演奏形态更贴近人类,同时依托全自研类人眼双目视觉系统,搭配手眼标定、运动学标定等核心技术,让机器人实现了毫米级敲击和毫秒级响应协作。未来,这些精准控制技术还将为智能制造领域的产业化突破铺路。

除机器人奏乐,十五运会中AI元素随处可见。开幕式上,醒狮表演融合了AIGC与VR技术,赛场上,AI相机捕捉高光时刻;赛场下,AI数字人24小时提供赛事服务。

十五运会与AI的深度结合,正对应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发展方向:大湾区AI产业基础良好、优势突出,“AI+”链动千行百业正是湾区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

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科技创新大省,广东在“AI+”行动上有基础、有能力走在全国前列。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产业发展的背后,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9月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排名全球第一。

“科技创新是火,实体经济是炬。”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广州站第50棒压轴火炬手、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感慨,当今世界正步入一个物理世界与人工智能全面融合的新时代,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将越来越智能,这也是科技参与赛事的意义所在。

十五运会正像是新兴产业的一场世界“首映礼”。朱家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连接世界的“南大门”,三地承办十五会会具备鲜明的对外属性,机器人表演、全息投影及低空飞行等科技元素的融入,展示了广东的科创实力,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在高科技研发、产业升级及商业推广的紧密合作。

体育+:激活湾区消费新潜能

号子声响,鼓声雷动。十五运会开幕式水舞台化身龙舟竞渡场,一艘艘光影龙舟铺在水面,演员以旗为桨,奋力划动,一场龙舟赛就此上演。

走下舞台,作为广东传统体育项目,龙舟在湾区有着更多的场景。今年“龙舟之乡”佛山的叠滘龙舟赛,就吸引近百万观众现场观战。

不只佛山龙舟,广东21个地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体育性格,将“体育+”视作带动发展的新引擎。

这次登上开幕式舞台的揭阳孙淑强狮艺武术馆,就来自“武术之乡”揭阳。在揭阳,榕城青狮、揭东乔林烟花火龙、普宁英歌等与武术相关的多项非遗项目带来了巨大流量。今年,英歌舞成为最受抖音用户喜爱的线下非遗表演首位,人们为了一场英歌舞奔赴一座城。2025年春节期间,揭阳市接待总游客量232.1万人次,同比增长12.46%,外地游客占比82.29%。

十五运会开幕式。图源新华社。

与此同时,桨板、飞盘、滑冰、轮滑、小轮车、攀岩等新兴运动项目催生了新的消费点,成为体育消费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广州体育学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钊表示,随着大众消费需求的升级,体育消费正变成一种“生命体验”,更注重观赏性、参与性、体验性,年轻人可以通过新兴运动换一种环境和体验,得到身心放松。

“体育+”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消费上。

各地把运动体验打造为城市符号,融合文化、旅游等多重属性,打造绵长的消费链条。南澳冲浪、清远漂流、河源徒步等特色体育旅游目的地,让游客从“来一趟”,变成“玩几天”。“篮球之城”东莞凭借冠军口碑吸引超10万人次观看国家级篮球邀请赛,直接拉动消费超2亿元;在“赛事之城”深圳,大运天地中央广场在亚乒联盟亚洲杯期间单日最高人流量突破5万人次。

政策早已对“体育+”消费有所布局。2021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就明确鼓励各地打造南澳冲浪、清远漂流、东莞篮球等特色体育旅游目的地。广东近期更推出“粤享暖冬 乐游广东”消费季活动,打造跟着全运游广东旅游线路和套餐,吸引来粤客流增加停留时间、在粤深度体验消费。

今年前三季度,广东体育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5%,较全省服务业平均增速高10.3个百分点,广东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2.2%,体育产业成为拉动居民服务消费的新增长极。

正如所有世界名城,几乎都是体育名城,“体育+”正以传统与新潮、场景与消费融合,在粤港澳大湾区迸发活力,为世界级湾区建设不断赋能。

责任编辑: 邓卫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