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六个季度来首次萎缩
来源:第一财经作者:潘寅茹2025-11-17 14:28

年末,日本经济拉响警报。

据新华社报道,日本内阁府17日发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日本三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实际GDP较上季度减少0.4%,按年率计算下降1.8%。这是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日本季度GDP增速首次呈现负增长。内需与外需的同时失速,成为拖累本季度日本经济的主要因素。

目前,分析师们已普遍降低对日本央行短期内加息的押注。据悉,日本政府最快将于本周公布一项高达17万亿日元(约合8270亿元人民币)的振兴经济计划,以应对经济增长乏力。不过,在分析师看来,此举将使日本政府债务问题进一步恶化。此外,分析师还担心,一旦四季度日本经济继续增长乏力,日本经济将再度进入衰退通道。

美国关税冲击

具体数据显示,三季度,日本个人消费环比增幅仅为0.1%;在进出口方面,三季度日本出口增速下降1.2%,进口增速下降0.1%。此外住房投资继续疲软,与二季度相比下降9.4%。

分析人士将日本三季度经济放缓的主要因素归结为美国加征关税导致的出口下滑,尤其是汽车出口的减少拖累整体表现。此前为规避关税冲击,部分企业曾抢在政策生效前加速出口,也造成日本前期出口数据存在虚高的假象。

今年9月,美日达成贸易协定。根据协定,美国同意将对日本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下调至15%,这一税率低于最初威胁的针对汽车产品27.5%的关税税率以及针对大多数其他商品的25%的税率,但远高于特朗普上台前日美贸易的关税水平。尤其在被视为日本经济支柱的汽车行业,此前日本车企出口美国市场的关税约为2.5%。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日本汽车出口总量约30%销往美国,是日本汽车最大的单一出口目的地。

在此次数据公布前,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马自达、斯巴鲁、三菱等日本国内七大车企2025上半财年(4~9月)的财报已全部公布。综合这些数据来看,受美国关税冲击的影响,日本七大车企的利润全部下滑,净利润总额约为2.1万亿日元,同比下降约三成。其中,日产净亏损2219亿日元(约合101.7亿元人民币),马自达净亏损452亿日元(约合20.7亿元人民币),三菱汽车净亏损92亿日元(约合4.2亿元人民币)。其余4家车企虽然维持盈利,但盈利规模也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通胀压垮购买力

在外需受到关税影响重创之际,日本三季度内需也表现乏力。内阁府数据显示,持续的通胀和疲软的薪资增长抑制了家庭支出意愿,消费者态度依然谨慎。

日本总务省的数据显示,日本首都东京10月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 2.8%,连续高于日本央行2%的通胀目标。食品价格上涨仍是拉动日本物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大米类涨幅超40%。

日本农林水产省11月1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日本市场上一袋5公斤装大米均价涨至4316日元(约合198元人民币),刷新5月涨价期间创下的4285日元(约合197元人民币)纪录。

日本前首相石破茂政府时期曾向市场投放政府储备米,米价一度有所回落。但是高市早苗上台后,新任日本农林水产大臣铃木宪和反对向市场投放储备米,提出向低收入等特定人群发放大米折扣券。但由于发放的相关程序所涉人工费和邮费比折扣券面值本身还要高,这一做法引发日本民众的质疑。储备米投入的数量相对减少,再加上新米的上市价格维持在高位,直接导致了日本大米价格再度“抬头”。

大米,仅仅是当前日本物价上涨的一个“缩影”。根据日本帝国数据库公司的调查,10月日本已有超过3000种食品价格上调,涨价食品数量创半年以来新高,调查显示日本这轮食品“涨价潮”较去年势头更猛,全年预计将有约2万种食品涨价。

在物价持续上涨的同时,日本实际薪资的增幅仍然难以跟上步伐。日本厚生劳动省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经通胀调整的实质薪资同比下降1.4%,为连续第八个月下滑,且创下三个月来最大降幅。数据显示,尽管名义薪资增长1.5%,但仍远低于当月2.8%的CPI,导致实际收入缩水。日本的实际工资连续下降始于2023年,2023年全年下降2.5%,2024年下降2.2%。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