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巴菲特发布了此生最后一封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件,2025年年底,巴菲特将卸任伯克希尔CEO的职务,由继任者阿贝尔接任。巴菲特也开始筹备退休甚至是遗产处理,未来,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可能还会收到巴菲特的节日信,但再也不会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和股东信上看到巴菲特。
巴菲特缔造了一个投资神话,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将投资看做买入公司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常识,但这个常识往往被世人所摒弃,世人往往是过度专注于表象,比如股票的价格波动,而忘记了股权投资的本质,就是投资者贡献资金,企业创造财富,并按照投资比例来分配企业的财富结余。
巴菲特的核心诉求,是上市公司的分红,而上市公司能分红,基于两点——分红能力和分红意愿。分红能力来自于企业经营,如果一个公司能够赚钱,他能够分红的钱当然更多,所以,巴菲特是从企业经营角度去判断一家企业能不能投资;而分红意愿,则是更复杂的一件事,毕竟很多企业赚了很多钱,但公司管理者热衷于将钱通过各种渠道汇入自己腰包,比如将个人消费挂在公司账上的方式。而这方面,巴菲特具备很强的优势。
以日本五大商社投资为例,巴菲特之所以投资日本五大商社,不是因为巴菲特看好日本经济,而是基于一些事实:
其一,日本的借贷利息很低,而巴菲特的现金太多。从这次股东信上看,哪怕是积极寻找投资机会,伯克希尔的现金也超过了3800亿美元,这么大的现金要投资,于是,就有了一个结构,那就是在日本用低利率借日元,投资日本商社,与此同时将伯克希尔的美元买成更高利率回报的国债,美国国债4%的收益,日本借钱利息不到1%,里外3%的利息差,介于美国国债属于避险资产,这是妥妥的3%的利息差,有人说这是不是背弃了巴菲特不借债投资的初衷,不是的,因为巴菲特其实没有借债,有3800亿美元的现金在,几百亿在日本的借债根本不算什么。
其二,巴菲特具备影响日本商社分红的能力。巴菲特的投资是有前提的,日本商社向巴菲特承诺了分红比例,也就是说,不考虑日本商社的价差,光分红,巴菲特就能收回投资成本,而不必考虑股价的涨跌。
价值投资又称为长寿投资,巴菲特和芒格都一样长寿,而长寿的秘诀,就在于心安理得,有一个标准,任何投资决策如果让你晚上辗转难眠,那么你最好不要做这样的决策。永远让自己保持主动,永远让自己保持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因为欠债而被动,不会因为股价涨跌而辗转难眠。一切从常识出发,对,就是要从从容容游刃有余。似乎一切都很简单,一切都是常识,然而资本市场往往很难保持常识。因为财帛动人心,聪明人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杠杆工具,连美国总统都认为印刷美元能够让美国减轻负债,更何况普通人。
巴菲特已经退休,但价值投资永不过时,也许在经济火热的时候,价值投资不显山不漏水,但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价值投资的光芒就会开始闪耀。而很多普通投资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在上涨的时候谈投机,下跌的时候谈价值投资,内心不够坚定,总是被各种市场现象诱惑。一个人上赌桌,也许不用任何理由,只需要有人在耳边说一句“为何,不让钱生钱呢”,又或者“逆天改命靠杠杆”,殊不知,很多人都是怀揣美梦加杠杆,然而其人生从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到匆匆忙忙连滚带爬,就是因为杠杆两字。所以,我们要多读读巴菲特,从中感悟人生的真理。也许投资理念会过时,但人性古老,对人性的解读永远不会过时。巴菲特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告诉世人:常识终将战胜浮躁。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