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贝宁的农民只能把菠萝卖到邻国,而在进博会签下订单,能直接让农民收入翻番。”
10月1日,当游客度假休息时,中国流通政研会一带一路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兴旺买了张单程票直奔非洲。他此行目的,是西非小国贝宁——一个人均GDP不足中国1/10的不发达国家,要将当地特产“奶油菠萝”带到进博会,并摆上中国家庭餐桌。
临行前,他笑着告诉家里人:“没有返程日期,菠萝上飞机我再回来。” 张兴旺把“十一”和中秋都过在了菠萝地里。
11月5日,奶油菠萝准时出现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的贝宁国家馆展台上,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情欢迎。

贝宁国家馆带来了奶油菠萝,吸引众多参观者现场试吃。王莹/摄
2023年,贝宁首次参加进博会,带来了乳木果油、蜂蜜、奶油菠萝等展品,但奶油菠萝因为手续不全没能展出。2024年,贝宁带来一吨“展品级”菠萝,当时,菠萝因为检验检疫程序问题只能现场试吃,不能销售,中国海关严谨地现场监督,保证现场试吃削掉的菠萝皮会被彻底销毁,以防出现生物入侵等问题。没曾想,贝宁奶油菠萝试吃“秒空”,一跃成为“网红”。
虽然名声大振,但张兴旺知道,从流量到贸易,还差一条运输线的串联。
张兴旺告诉记者,为了打通运输线,把贝宁的菠萝真正卖进进博会观众和采购商手中,这两年,他不止一次坐20多个小时的飞机辗转前往贝宁,一去就是20多天。第一次去当地坐着摩托车进地头考察,张兴旺乘坐的越野车还曾在红土路上翻车。
“小国的产品要跨过大市场的门槛,比山路更陡。” 第一次站在贝宁田间地头,张兴旺生出如此感慨。
好在难点逐一被中方团队啃下:张兴旺带着农业专家现场测土,指导提升技术和产量;“航空+海运”双通道助力把保鲜期延长;上海海关为部分进博会农产品开辟绿色通道,贝宁奶油菠萝第一次拿到“即审即放”的绿色通道二维码,参展菠萝甚至实现了“上午落地、下午上架” 。
“以前贝宁的农民只能把菠萝卖到邻国,而在进博会签下订单,能直接让农民收入翻番。现在,他们应该正在采摘菠萝吧。” 张兴旺难掩笑意。
11月5日,第八届进博会开门迎客,贝宁展位面积扩大,除了奶油菠萝,还有腰果、乳木果油、芝麻等特产。运输航班上,来程满载非洲农产品,回程装着云贵川鲁冀的橘子蔬菜,形成“双向满载”的循环航线。
而这背后显然可见包容普惠、互利共赢的人间正道,看见“大门越开越大”底下,一个大国的无数次细小努力,只为真正让“小”——小国、中小微企业、全球南方国家深度参与到全球化经济中,分享到广阔中国市场的“红利”中。
于是,乌拉圭带着紫水晶、红酒来到进博会,老挝咖啡、埃塞俄比亚皮革直通中国超市,布隆迪的咖啡、茶叶从“非洲之心”飘到“东方之珠”,卢旺达用干辣椒和歌舞人文风情点燃国人的热情,赞比亚的“液体黄金”——蜂蜜满载300多位部落蜂农的期待前来。

乌拉圭国家展团带来了紫水晶、红酒展品。王莹/摄

卢旺达青年团演唱中国歌曲。王莹/摄
首次参展的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馆带队15家企业,带来了“国宝级”产品:高海拔野生蜂蜜、白兰地、手编羊毛地毯和围巾。曾在中国留学的吉国进出口专家布尔梅特·库尔曼巴耶娃讲着一口带弹舌音的中国话,有着美丽的中文名字——珍珠。她自豪地表示,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是世界上天然的最有名、最好的蜂蜜之一,之前吉尔吉斯斯坦企业参加进博会带来了蜂蜜,在中国市场备受欢迎。
语言没有成为珍珠和记者交流的障碍,也没有成为吉国展团企业负责人来进博会的障碍,因为中国驻吉使馆提前开通“进博专班”:签证、物流、布展,全部“手把手”帮忙。珍珠直言,非常想通过媒体对中国驻吉使馆表示感谢,“他们一直在帮我们”。
“当然是10!满分!”珍珠给进博会通关便利打满分,更是坚定地认为,“每个国家都要来参加一次进博会,别错过这个机会。”
吉尔吉斯斯坦、乌拉圭、布隆迪、赞比亚等国用行动证明:当全球化舞台越来越大,“小”玩家站在角落的时候,进博会会把舞台灯打到他们身上。
今年进博会,首次为最不发达国家产品设立专区,集中展示来自3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的特色优质产品,进一步扩容升级原有非洲产品专区,推动所有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及53个非洲建交国的企业和产品用好“零关税”待遇,更好进入中国市场。
记者 王莹
文字编辑 褚念颖
版面编辑 孙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