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道基金杨梦:量化投资是一场与市场有效性的持续竞赛
来源:证券时报 2025-11-10 A008版作者:裴利瑞2025-11-10 11:27

7b54db85-84f3-49b0-ab61-5b425dd0d43e.jpg

博道基金/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裴利瑞

在中国公募基金市场,量化投资已从曾经的“小众策略”崛起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募量化产品(包括主动量化与指数增强基金)总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其中,博道基金的量化管理规模约达270亿元,跻身行业前三,成为中小基金公司借助量化业务突围的行业样本之一。

“我们追求的不是某一年跑出惊人的业绩,而是在牛熊切换和风格轮动的市场中,始终保持在行业前列的竞争力。”博道基金量化投资总监杨梦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量化团队已经亲历数次市场风格的剧烈切换与行业范式的深刻变革,他们深刻认识到,量化投资并非一劳永逸的“黑箱”,而是一个需要与市场同频共振、不断迭代的生命体。

持续迭代的进化之路

量化投资的进化,本质上是一场与市场有效性的持续竞赛,博道基金量化业务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印证了这一点。

杨梦回顾道,公司量化业务始于私募时期,并于2013年启动实盘。2014年,他们在首度遭遇市场“黑天鹅”时,凭借基于Barra风险模型构建的组合成功抵御了冲击,为2015年的增长奠定了基础。然而,2015年市场大幅波动后,随着股指期货受限,他们为开辟“第二战场”,于2016年启动了量化CTA策略的探索。2017年是更关键的分水岭。面对市场风格转向价值投资,他们快速迭代:引入GP算法挖掘新因子,并系统性地整合了盈利因子大类,以顺应趋势。

2023年,博道量化团队更是迈出了关键一步,将AI方法论从局部应用扩展至全流程,形成了“传统框架”与“AI全流程框架”并行的双核驱动模式。“AI框架的引入,从回测看带来了约三至四成的性能提升,实盘业绩上,也贡献了不错的超额收益。”杨梦强调,AI拓宽了量化的投资边界,并能创造出更强的策略差异化,是团队保持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杨梦认为,量化作为一种基于历史数据归纳的投资方法,在面对市场发生中长期趋势性逆转时,天然会面临阶段性不适期,“但量化的优势在于能够持续进化。每一次挑战,都迫使我们迭代模型、拓宽认知。如今,我们的模型体系已经学习并吸收了过往多轮由不同因素主导的市场周期,也能更从容地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以“双均衡”模型为核

在博道量化团队持续迭代的背后,不变的是对超额收益的追求,“双均衡”的多因子模型便是其产生持续超额收益的核心引擎。

杨梦解释道,超额收益的底层来源可以归结于经典的价值公式:价格(Price)=每股收益(EPS)×市盈率(PE)。这也是杨梦量化投资理念的基础。

“我们所有模型的矛头,都指向如何更准确地预测价格。”杨梦解释道,“这必然回归到对EPS和PE这两个核心变量的预测上。”这构成了博道“双均衡”框架的底层逻辑:

第一个均衡是“方法论的均衡”。即“人脑”主导的传统框架与“机器”驱动的AI全流程框架各占50%权重。其中传统框架以人脑对投资的理解为主要的信息解构方式,而AI全流程框架则全面借助神经网络算法从原始数据源解构信息。这两种模式从底层方法论上形成互补,有助于提升整体业绩的稳定性。

“在投资领域,我们不认为AI能完全战胜人脑。”杨梦解释道,“金融市场规律是时变的,两套方法论各有优势与局限,并行运作能形成有效互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捕捉市场机遇。”

第二个均衡是“因子来源的均衡”,无论是传统框架还是AI框架,其因子来源都严格遵循均衡原则,一半权重用于预测EPS的趋势,即通过基本面相关的因子捕捉上市公司的景气度周期,这与主动选股更偏成长性的思路一脉相承;另一半权重则用于预测PE的波动,即利用量价、估值等因子捕捉中短期的均值回归机会。因子权重基本保持动量反转各占一半,避免风格转换带来不可控的超额损耗。

打造“指数+”产品矩阵

在扎实的投研体系支持下,博道基金构建了层次清晰的“指数+”产品矩阵,涵盖三大系列:其一为标准指增,全面覆盖主流宽基指数;其二为灵活指增,布局特色策略产品;其三为Smart Beta(聪明的贝塔)。

博道“指数+”系列所有产品都带有“增强”特色。“与海外不同,A股市场依然存在可观的超额收益空间。”杨梦表示,“哪怕是Smart Beta,我们的策略也是以主动量化的方式来运作,在A股,纯被动的Smart Beta ETF因其较低的换仓频率,往往会牺牲掉收益的‘锐度’。我们的尝试,既希望保证风格的清晰和稳定,又能通过量化模型力争提供明确的超额收益。”这恰好填补了纯被动ETF与风格易漂移的主动权益基金之间的空白,尤其满足了险资等大型机构对风格一致性和业绩延续性的高要求。

谈及投资者应如何选择,杨梦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主动权益基金赛道优秀选手众多,但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可能需要通过科学的搭配(如价值与成长配置)来获得可控的结果。而指数增强或主动量化产品,因其超额收益的稳定性较高,更适合作为投资组合的‘底仓’配置,尤其适合没有太多精力精选主动基金的投资者。”

展望未来,博道基金对量化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虽然当前公募量化的体量与主动权益仍有差距,但我们已清晰看到,投资者正从单纯追求高弹性,转向愈发重视超额收益的稳定性,这是一个漫长但不会逆转的趋势。”杨梦表示。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