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进博|以进博为平台,全球汽车大秀中国“朋友圈”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吴迪 满新2025-11-07 19:04

近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正式开幕。

2.1号汽车展馆内,12家全球知名外资车企齐聚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9家连续八年参展的“全勤生”与新老朋友一道,用技术展品与合作签约勾勒出中国汽车产业与世界交融的生动图景。

这场展览面积超43万平方米、汇聚4108家境外企业的盛会,不仅是全球汽车技术的展示台,更是中国汽车“全球朋友圈”开放共赢的见证者。

“老玩家”带来新科技

自2018年首届举办以来,进博会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观察中国市场、深化合作连接的核心平台。本届以“出行,无限可能”为主题的汽车展区,首次构建‘汽车工业+汽车未来+汽车文化’三位一体生态全景,特斯拉、奔驰、宝马、大众等巨头悉数到场,带来从量产车型到前沿技术的全维度展示。

连续八年参展的坚守,彰显了跨国车企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现代汽车集团带来全球首款量产氢动力牵引车XCIENT的中国首展,将L4级自动驾驶与零排放技术结合,为长途货运提供全新解决方案;捷豹路虎以“深耕中国十五载”为主题,携全新卫士OCTA与皇室座驾亮相,在展示全地形技术的同时,传递品牌文化传承;丰田则带来与小马智行合作的L4级Robotaxi量产成果,以及与中国五矿联合研发的储能产品全球首发,践行“立全球,更中国”的战略。

DSC02565.jpg

大众集团展台 吴迪 摄

同时,作为进博会的“八年全勤生”大众汽车与本土科技企业地平线深化合作,由双方合资公司酷睿程主导系统级芯片研发,整合地平线的软硬件能力与大众的系统集成经验,实现“在中国定义、在中国研发、在中国量产”的闭环。且过去几年间,大众汽车集团连续在进博会集中展示其本土研发的最新成果。

以新世代为契机,宝马携手中国合作伙伴迈入了合作共赢2.0时代。据介绍,宝马积极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深度集成DeepSeek的AI大模型能力;并正在与阿里巴巴深度定制AI智能体,打造更懂中国用户的BMW智能个人助理;宝马还携手Momenta共同开发高度适配中国路况的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共创共享”的合作升级

进博会的平台价值更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合作落地。

一汽-大众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零部件及奥迪整车进口备忘录,计划2026年引入多元化产品;大众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合资的酷睿程公司,宣布自主研发算力达500-700TOPS的系统级计算方案,专为中国路况与驾驶习惯打造;日产汽车更是借进博会契机,与东风汽车成立外资车企在华首个合资整车进出口公司,首批出口车型 N7与锋坦Frontier Pro PHEV即将驶向全球。

DSC02467.jpg

日产进出口有限公司成立仪式现场 吴迪 摄

如果说早期进博会是跨国车企展示“全球技术”的窗口,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外企业联合研发、技术共创的竞技场。本届展会上,“在中国,为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口号,而是转化为本土研发体系升级与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的实际行动。

DSC02271.jpg

特斯拉Cybercab 吴迪 摄

智能驾驶成为技术共创的核心焦点。特斯拉Cybercab的亚太首秀颠覆传统认知,取消方向盘与踏板的设计,搭载端到端神经网络自动驾驶方案,计划2026年量产服务于Robotaxi车队;宝马集团深度集成中国AI大模型,与阿里巴巴定制智能体、融合华为鸿蒙生态,打造适配中国用户的智能座舱;大众汽车展示本土自研的CEA电子电气架构与ADAS系统,相关技术将于2026年正式落地车型。

零部件与产业链协同不断深化。米其林首次在华展出FCG复合涂层面料充气艇与浩悦5E轮胎,伟巴斯特展示超大双开启全景天窗系统,外资零部件企业深度融入中国汽车产业链。

来出行生态共建成为合作新热点。第八届进博会上,多家外资企业与中国伙伴联合展示eVTOL等前沿产品,沃兰特、天翎科等企业纷纷携其低空飞行器亮相现场。这种合作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的技术互补,而是围绕出行全场景的生态协同,覆盖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场景应用等多个环节。

“走出去”的新模式

开放是进博会最鲜明的底色,也是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密码。

中国汽车的“全球朋友圈”,早已超越简单的产品进出口,形成“技术共创、产业共兴、市场共享”的多元格局。

进博会见证着这一格局的持续升级,一方面,跨国车企通过本土化研发与合作,深度扎根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国汽车产业借助合作契机,加速技术输出与全球化布局。

DSC02505.jpg

大众集团展台 吴迪 摄

大众汽车集团曾在2023年在安徽合肥扩大布局,将合肥中心设为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贝瑞德曾表示,“通过‘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我们正在全面融入中国的产业生态,以更快地开发并制造满足中国客户需求的产品。”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产业的“走出去”正呈现新范式。

一汽-大众首批出口车辆已发往中东,实现海外事业“从0到1”的突破;日产合资进出口公司的成立,开创了中外车企联合出海的新模式;地平线等中国科技企业通过与大众等巨头联合研发,推动本土技术标准走向国际。

这种“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流动,让中国汽车的全球朋友圈更具活力与韧性。

八年来,进博会见证了汽车产业从传统燃油向新能源的转型,从产品贸易向技术合作的深化,从市场开放向创新融合的升级。

同时,展示出中外车企从“买卖关系”升级为“共创伙伴”,中国从“市场受体”转变为“创新引擎”。随着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化与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中外汽车产业的合作将实现更高水平的优势互补,为全球智慧出行转型注入持久动力。

记者吴迪 特约作者 满新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