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民间交流使者何飞:在中国推广伊朗文化 在伊朗推广中国文化
来源:证券时报 2025-11-07 A004版作者:张淑贤2025-11-07 06:56

证券时报记者 张淑贤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消费品展馆内,伊朗中国友好协会驻华文旅代表何飞正用流利的中文为观众介绍伊朗挂毯。

“所有的挂毯都有设计师签名。”何飞指着一幅“万马奔腾”的挂毯介绍,“这样的风格很受欢迎,寓意‘马到成功’。”

此刻的何飞,俨然一位“中国通”。“我的中文名字是学中文时老师取的。”何飞说,他很喜欢这个名字,为了工作,到处飞,“人如其名”。

1997年开始学中文,2006年公派到上海,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何飞是伊朗馆的副馆长,至此,他在中国扎了根。

何飞不仅普通话流利,上海话也说得溜。“工作好、生活方便,我便在上海落了户,目前是实打实的‘新上海人’。”何飞说。

何飞总结自己的工作,就是在中国推广伊朗文化,在伊朗推广中国文化,因此他被称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民间交流使者。对于这一称号,何飞欣然接受,“希望搭建桥梁,把伊朗企业带到中国,把中国企业带到伊朗”。

谈及与进博会结缘,何飞说,第一次听说进博会是在8年前,当时包括伊朗人在内的很多外国人对进博会都不了解,他只签订了70多平方米的展位,组织了5家伊朗企业参展。

“这些企业参展后,认为这是在中国参展效果最好的展会。”何飞说。此后,参加进博会的伊朗企业逐年增加,展位面积也逐年扩大,今年,伊朗企业参展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由此可见,伊朗企业收获大,这才会有动力持续参展。”何飞说。

石化企业五六家、手工类企业两三家,农食展区也有十几家,何飞说,今年参加进博会的伊朗企业超过30家。与此同时,参展企业类型也有所丰富,首届进博会只有手工类企业参展。

“进博会作为一个大平台,可让伊朗经济更加国际化。”何飞说。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