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提振消费:世界共享中国市场机遇”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聚焦中国消费提振的“政策破障”与“开放共享”双轮驱动,全球政商学界领袖一起发出大力提振消费的“虹桥声音”,共同探讨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转化为全球经济增长亮色的共识与路径。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指出,2020年中国最终消费率接近55%,远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中期战略是要解决消费率过低的问题,实现“十五五”期间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 左宇/摄
其认为中国需要组合式扩消费的政策,并提出7大具体建议:一是关注短期消费不足的问题和消费修复;二是消费修复关键在于收入、资产及其信心的修复;三是逆周期政策与中期结构性政策要兼顾,不同阶段以不同主体为主;四是耐用品消费的促进和新型消费的促进有进一步修正的地方;五是收入分配改革极其重要,社会安全网是核心;六是逆周期政策必须快速推进,结构性政策和体制性改革也需要重点推出;七是消费政策难以与发达国家政策亦步亦趋。
“相信五年后的中国经济将呈现更高收入水平、更平衡的总需求结构——政府投资、居民部门与消费之间,将达成更优化的平衡。最终随着经济动能的复苏,国有企业与私营部门的投资都将回升。”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经济学荣誉退休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在他看来,中国当下的挑战在于需要设计具有过渡性的需求侧政策,从而顺利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国内服务与居民消费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变。AI等新科技必将影响到经济供给侧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最终产生大量新兴业态。重塑居民部门与私营企业投资者的信心,同时清晰界定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及国有企业的相对角色,均衡的经济结构需要更高消费水平和更合理投资率,这些是中国“十五五”时期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要素和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则强调,后工业化时代中国服务业“供小于求”的现状蕴含结构性机遇,需通过提升居民收入、优化假期安排、紧凑城市空间布局等方式,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 左宇/摄
企业界成员也分享了实践洞察。名创优品集团创始人叶国富提出,兴趣消费已成全球趋势,当前正处于“中国创造”和“中国品牌”全球化崛起的时刻。中国新势能引发新一轮全球消费升级,中国IP迎来黄金时代。
“我在2024年便提出,名创优品将从运营全球IP转向主导中国原创IP孵化,计划未来10年带领100个中国IP走向世界。”叶国富说道。

名创优品集团创始人叶国富 左宇/摄
英特尔副总裁萨拉・坎普则强调,AI正在颠覆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催生的计算需求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未来十年,AIPC将成为提振消费的新增长点。首先是它创造了设备更换的刚性需求,当个人计算机从被动工具升级为主动的生产力伙伴,它的价值将被彻底重塑。对于现有个人计算机用户而言,将催生前所未有的设备更换浪潮。
根据第三方研究,全球AIPC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610美元增长到2035年9920亿美元,在预测期内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2.16%。

英特尔副总裁萨拉・坎普 左宇/摄
圆桌讨论环节,围绕“消费链接全球 共享增长机遇”的主题,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泰佩思琦集团国际业务总裁及首席增长官盛德璞、林肯中国总裁贾鸣镝,就中国消费市场的新特征与新趋势,科技重塑产业的背景下实现新需求新供给良性互动的新模式、新路径,以及中国市场未来五年新商机的前瞻与预判等方面,共同展开讨论。
沈建光基于京东大数据观察指出,“十五五”期间中国消费市场呈现鲜明趋势:消费者对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类新产品偏好显著提升,国货品牌凭借高性价比与文化创意快速崛起,同时品质消费与性价比追求形成双重并行特征。
他呼吁,激发消费潜力需破除政策壁垒,如汽车改装、游艇休闲等新赛道亟待开放,同时电商平台可通过技术赋能推动中国品牌出海与全球好物引进,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打破地方保护、畅通流通渠道,是实现消费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跃迁的关键。

以“消费链接全球 共享增长机遇”的主题的圆桌讨论 左宇/摄
针对奢侈品市场,盛德璞亮明了其观察到的三个中国消费者的趋势:消费者对于奢侈品态度的变化,从追求地位转向自我表达;可持续性也成为一种趋势,消费者更加关注可持续性的产品;文化方面,转向对本地文化、国潮或文化遗产方面的欣赏。
感受到营商环境优越、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增长趋势的盛德璞表态将持续深耕,“目前我们大概有400多家门店,计划新增100家门店并覆盖更多城市。”
贾鸣镝则分享了汽车市场未来两个确定的趋势:一是新能源化,近两年新能源销售占比超过一半,已成为常态,“到2030年预计新能源占比会超过60%”,且用户向豪华品牌升级明显;二是中国豪华车市场用户年轻化,据统计中国豪华车用户平均年龄只有35岁,远低于欧美的年龄(约55岁)。
谈及对行业的预判,贾鸣镝形容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预计下阶段会进入洗牌或者走向“七雄逐鹿”的格局,“但不管如何,有自己的品牌差异化和核心技术的品牌未来一定有生存下去的机会”。
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民生幸福的“晴雨表”。此次论坛凝聚共识:未来五年,破解消费市场政策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激活新消费场景,让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是激活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活力的关键。如何将中国消费潜力转化为世界共享的机遇,让“中国消费”成为全球增长的稳定器和加速器,成为未来五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