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进博会,依托“国内外友好城市”新设展览主题,拉萨市商务局组建拉萨—尼泊尔加德满都友城展馆,展馆面积达216平方米,以“中尼友好、丝路同心、商通未来”为主题,首次从“国际友城”视角亮相,全方位呈现拉萨与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合作成果及西藏开放发展活力,为全球观众带来多重亮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台以“中尼友谊桥”为灵感设计主造型,立足拉萨与加德满都的友好城市关系,展现西藏与尼泊尔的历史渊源、当下合作和未来发展的深层联结,彰显西藏开放形象。

展台正面全貌

开幕式现场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尼建交70周年。早在2010年,拉萨和加德满都就建立了友城关系,并于2011年正式签署了协议。此后,双方通过藏尼经贸协调委员会等平台不断深化合作。2024年,西藏对尼泊尔的进出口额达到51.2亿元,同比增长84.8%。
负责人次仁多杰向记者介绍,展馆内共设有“主舞台区”“拉萨好物展示区”“友城展示区”“拉萨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专区”及“拍照打卡区”等五大功能区。中尼双方共组织了13家企业、1个功能园区参展,携带百余件展品,展品涵盖了西藏特色农牧产品、手工艺品以及尼泊尔进口商品等领域。在展馆内,中国与尼泊尔的非遗传承者还与来宾积极互动,传播独特的文化体验。

青年书法家现场演绎藏式书法


西藏供销社和喜马拉雅航空也是本次的重要参展方
据悉,拉萨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作为本次展台的重要展示单元,集中呈现了园区在推动中尼跨境电商发展中发挥的核心作用。该产业园依托其物流枢纽、仓储配套及政策支持等优势,助力本土企业对接尼泊尔及南亚市场。2024年,产业园成功推广了“拉萨集货中转仓+ 尼泊尔海外仓”模式,将跨境运输的时效缩短至15天,成本降低了20%。这一模式为13家参展企业及更多西藏企业拓展外贸渠道提供了关键支撑。
步入展馆正门,左边正是加德满都本次为观众带来的精美工艺品。一件件手工打造的唐卡艺术品和银器吸引了来宾的目光。这些艺术品中既有宗教器物,也有家居生活用品。其中,占据整面墙的大型壁画尤其引人注目。尼泊尔展商Masterpiece Handicraft的负责人拉宾德拉·库马尔·什雷斯塔(Rabindra Kumar Shrestha)向记者解释,许多尼泊尔家庭会用这种大型唐卡壁画装饰自己的客厅。在尼泊尔,这是一种非常传统又能彰显格调的生活方式。

壁画的旁边,是来自尼泊尔的另一家展商“尼泊尔D品牌银器”,该企业在拉萨大昭寺前设有分店,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银器工艺传承自家技艺,由家庭工坊制作而成。


“尼泊尔D品牌银器”的家族传承人和负责人肖恩·莎迦(Shrawan Shakya)正在向来宾介绍情况。
“我们这个品牌是尼泊尔历史上第一家做银器的店铺,以家族命名,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六代了。”该负责人表示,由于尼泊尔与西藏文化非常相似,“我们在西藏有很多老顾客,甚至三四十年前父辈购买的产品还会拿来给我们修复清洗”。他称,在进博会这个国际舞台上,自己不仅仅是在展示银器,更是在展示一个家族六代人的坚守,用尼泊尔的传统工艺与世界对话。
展馆正门步道的右手边,便是拉萨主题展。一幅幅色泽饱满、精美华丽的唐卡静静陈列其中。这是唐卡画师白玛赤列第一次受邀登上进博会的舞台。面对记者,这位已有20年画龄的艺术家坦言:“很欣喜进博会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我们想把自己的文化发扬出去,让每个国家都知道唐卡,了解我们勉唐画派的风格。”

白玛在展台现场作画
白玛本次带来的展品包括小型唐卡和大型艺术品,无一不是采用最传统的工艺与最珍贵的矿石颜料绘制而成。“我们用的原料是纯天然的物质,有的唐卡用24K纯金装饰,那不是金粉,不是金箔,也不是铜粉。”白玛强调,精品唐卡的收藏价值正源于此:“第一,必须是人工手绘;第二,颜料必须是矿物质,用料讲究。画师用心去画,用时很长,所以价格昂贵,但这才是真正的西藏唐卡。”

唐卡中的绿度母寓意女性健康,是许多传统人士表达心意的重要物件
近年来,藏式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在社交媒体上,许多游客纷纷晒出自己在藏地贴近自然、体验穿着传统服饰的感受。白玛目前有9名唐卡学生,其中3人来自内地。他们学习的目的是成为真正的职业画师。


西藏青年画家嘎桑久美正在陶瓷上作画,陶瓷唐卡是近年来新兴起的表现形式,现已成为西藏传统艺术与现代工艺融合的代表性产物。
“唐卡的目的不是销售,核心目的是将文化传播出去,只有真正的唐卡艺术才能得到人们的喜爱和传承。”白玛赤列称,自己恰好见证了西藏文化从默默坚守到逐步走向大众视野的过程。进博会这个宏大的舞台,为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勉唐画派,提供了一个向世界讲述唐卡故事、展示西藏文化精髓的宝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