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记者 钟国斌
2025年11月5日,科创板迎来设立7周年。7年来,科创板承载改革“试验田”功能,坚守“硬科技”定位,深化各项制度机制创新,改革效应不断放大。截至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92家,IPO募集资金9346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2088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
科创板公司上市后成长性良好
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硬科技”企业,建立了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制度、灵活便捷的股权激励制度和市场导向的并购重组制度,板块定位和制度设计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科创板公司上市后成长性良好,以2019年为基数,近5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8%和9%。57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在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
35家科创成长层企业展现出强劲的成长动能:除多地上市的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外,其余33家已披露三季报的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5.09%,净利润同比减亏57.24%,研发强度中位数达44.34%。
集聚效应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科创板重点服务的战略新兴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科创板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形成示范和集聚效应,推动构建以行业“链主”为引领、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矩阵式产业集群。
以集成电路为例,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超120家,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软件等产业链各环节,汇聚了中芯国际、中微公司、沪硅产业等主要行业龙头,逐步形成链条完整、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推动提升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化水平。
研发高投入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科创板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加大创新要素投入力度,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680亿元,是板块净利润的超3倍。今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总额1133.45亿元,为净利润的2.6倍,同比增长9.01%,研发强度中位数12.4%,持续大幅领跑A股各板块。
35家科创板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上排名全球第一,124家公司排名全国第一。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3万项,平均每家公司发明专利达到230项。三成科创板公司的产品或在研项目在行业内具有首创性;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带动形成了“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风气
在引导资金方面,科创板带动形成了“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风气,约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
在投资者回报方面,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年度累计分红总额388亿元,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2025年以来,79家科创板公司披露中期分红计划,合计拟派现规模超61亿元。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有效发挥改革“试验田”功能,在发行、上市、交易、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通过科创板改革试点,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创业板、主板等存量市场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