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谈“十五五”规划建议: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江聃2025-11-01 10:27

10月30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第190期“经济每月谈”。

国经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活动上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又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做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供需在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从供给侧看,王一鸣表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中国而言,这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动求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提出,“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王一鸣表示,未来产业的战略重要性、先发锁定型和长期探索性,决定了要将原始创新和前沿探索作为优先项,以应用场景为牵引,鼓励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探索、同台竞争,开辟未来产业发展赛道,赢得未来产业的先发优势。

《建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在王一鸣看来,制造业发展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对制造业产品需求的增速会下降,而对服务需求的增速则会上升。当然,全球经济是一个开放经济体系,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为世界各国提供大量制造业产品,其制造业比重就可能高于其他国家。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有下降,但从全球范围看,我国制造业占比仍高出全球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占比25%左右,保持在合理区间。

从需求侧看,王一鸣认为,要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议》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他表示,过去一个时期,在面临外部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时,我们往往通过发债上项目,投资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通过“投资于物”拉动经济增长,取得明显成效。但这种模式也带来问题,突出表现为供需不平衡,就是“供强需弱”。

“投资于人”意味着要增加民生和公共服务投入。《建议》提出要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支出,提高民生类项目政府投资比重。“这‘三个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将直接或间接增加老百姓收入。”《建议》提出,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和流动趋势,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全面发展投资。这意味着在人口总量减少、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贡献下降的同时,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对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重要意义。

《建议》中“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的提法被市场广泛关注。王一鸣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提高居民消费率就要着力提高居民收入。一方面,要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而直接提高居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将部分过去按惯例用于投资的资金转用于增加公共服务支出,提高财政支出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的比重,这样可以间接提高居民收入,进而实现“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的目标。

责编:叶舒筠

校对:许欣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