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让生命更有尊严(健康焦点)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杨彦帆 游仪 陆凡冰2025-10-31 10:52

图①:在安吉县中医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医护人员正在陪伴患者。

安吉县中医医院供图

图②:在北京老年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流。

北京老年医院供图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扩大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服务供给。”

今年10月11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10月也是我国第十六个敬老月。安宁疗护是一项普惠性的民生工程。自2017年至今,全国范围内启动了3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近日,记者赴各地采访安宁疗护服务现状,探寻安宁疗护的未来发展之路。

——编  者

在北京老年医院宁养楼的安宁疗护病房,晨光透过窗户洒在白色的床褥上。护工俯身靠近90岁的患者梁爷爷,帮他调整枕头位置。“他状态好多了,护工常常推着轮椅带他到户外小花园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国庆的时候,他攥着国旗唱歌,特别开心。”家属李楠欣慰地说。

90岁的梁爷爷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和脑梗死。入院前,他长时间无法正常进食,合并细菌性肺炎,处于低血压休克的失能状态。入院后,团队通过提供营养支持、对症抗感染治疗,他的意识逐渐恢复。

所谓安宁疗护,就是为疾病终末期患者在临终前通过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以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如何让患者走好生命“最后一公里”,是安宁疗护面临的一道重大课题。

安宁疗护不是“放弃治疗”,而是系统性舒缓终末期患者的身体病痛与心理煎熬

“针对终末期患者,多学科协作的支持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做好疼痛管理,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另一方面要了解患者内心想法,提供人文关怀。”北京老年医院安宁疗护中心主任曹凤说。

在浙江省安吉县,95岁的郑爷爷突发大面积脑梗死陷入深度昏迷,生命垂危。经评估,其高龄且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溶栓及开颅手术均存在极高风险。“父亲在意识清楚的时候反复交代过,病危一定要让他舒舒服服地走,我们也不愿让父亲浑身插满管子受苦。”郑爷爷的家属说。

入住安吉县中医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后,安宁疗护团队进行多学科多维度干预,给予雾化、吸痰治疗以改善呼吸困难,优化降压、抗感染等药物方案。护理团队定时翻身排痰,进行口腔、皮肤清洁护理,中医团队采取穴位按摩改善循环、铜砭刮痧退热,并引导家属参与床旁抚触、言语沟通……

当前,我国安宁疗护事业处于从无到有、由点及面的快速发展与探索阶段。今年,安吉县中医医院获评第三批省级“标准化安宁疗护病区”,该病区设有10张专用床位,配备13名医护人员,至今已为98名患者提供了安宁疗护服务。

“安宁疗护不是‘放弃治疗’,也不是‘被动等死’,更不是‘安乐死’,而是系统性舒缓终末期患者的身体病痛与心理煎熬,全面覆盖生理、心理、社会及精神等多维度需求。”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委员会执行主任、湖南省肿瘤医院院长向华说。

向华介绍,目前各级医院多采用专科主导型模式,在肿瘤科、老年科、疼痛病房等相关科室设立安宁疗护床位或专项工作小组,提供专业的医疗技术支持。此外,多学科协作和社会支持也很重要,要鼓励慈善组织、志愿者、专业社工等多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医疗、护理、社会服务多位一体的综合支持网络。

据了解,近日实施的北京市《医疗机构安宁疗护服务规范》首次将医务社工纳入核心服务团队,强调患者和家属共同决策,有利于为患者构建起家庭、社会、医疗三方联动的支持网络。

以社区与居家为核心依托,既契合我国文化传统落叶归根的理念,也是立足现实的必然选择

接到病危通知书的那一刻,家住四川天府新区太平街道新城社区的张大爷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回家。

一年前,张大爷被诊断为肺癌晚期。过去在家保守治疗,因疼痛加剧伴有咯血,今年6月,家人把他送到太平中心卫生院进行安宁疗护。问及老人想法,他坦言:“希望在家里,有亲人围着,安静离开。”

正当家人犹豫不决时,太平中心卫生院居家安宁疗护团队负责人邵兴芳表示,安宁疗护可以延伸到家中,通过“机构—社区—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模式,继续提供支持。

出院回家后2小时,剧烈疼痛再次袭来。家属一个求助电话,安宁疗护团队迅速行动,开展上门服务,邵兴芳一边给张大爷进行紧急止痛,一边给家属讲解居家护理健康知识。不久后,在老人75岁生日前最后一次家庭会议上,团队和家属举办了一场温馨的送别,老人如愿在家中亲人的守护下,安详地走完了人生旅程。

“安宁疗护的重点在基层。以社区与居家为核心依托,既契合我国文化传统落叶归根的理念,也是立足现实的必然选择。”湖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谌永毅说,针对居家安宁疗护的服务需求,应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三方高效顺畅的会诊体系与支持网络。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安宁疗护服务新模式。例如,江苏以三级医院为支撑,组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安宁疗护联盟,形成医院、社区、居家和医养结合机构多形式安宁疗护服务网络。

在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服务已纳入家庭医生签约的个性化服务包,包括症状控制、舒适护理、心理支持、善终准备以及哀伤辅导等在内的9项服务。中心主任刘宏告诉记者:“在一些地区,社区或居家安宁疗护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基层医疗能力不足、人员缺乏等问题,这也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深化医联体密切协作,以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医保支付探索也在加快。去年11月,国家医保局将安宁疗护纳入《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同期明确了13项安宁疗护服务项目。“安宁疗护除了症状控制等医疗服务之外,还包括舒适护理和人文关怀以及社工服务等。目前,各地也在探索按日计价方式,期待未来支付机制进一步落实。”刘宏说。

安宁疗护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专家建议启动安宁疗护医生培训,提升岗位吸引力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安宁疗护需求日益增长。据估算,每年约700万慢性疾病终末期患者需要安宁疗护,而实际受益人群仅为60万。

“我国安宁疗护服务资源分布仍然不均衡。”向华表示,在试点城市,已初步形成相对完善的安宁疗护服务网络;而在农村地区,安宁疗护服务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服务可及性低。

为了实现“人人享有”的目标,安宁疗护需要有更明确的“标尺”。“没有标准会导致服务内容不一、服务质量不齐。没有规范化,就难以复制和推广。由于各地医疗水平参差不齐,服务内容存在争议,目前还难以形成全国性标准。”曹凤说。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安宁疗护实践指南(2025年版)》,明确安宁疗护实践以终末期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该指南对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更新,同时进一步优化完善了相关评估和观察要点、治疗原则、护理要点、支持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有关部门和行业要推动制定安宁疗护行业标准,组织专家制定技术标准、专家共识、团体标准,实现规范化管理。”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委员会主任樊代明介绍,中国抗癌协会多年来积极参与推动安宁疗护事业发展,2023年牵头组织权威专家编撰并发布我国首部《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安宁疗护)》,今年进行了修订,并制定系列专家共识,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操作依据。

“安宁疗护人才缺口很大。”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传染病(老年病)医院副院长安军说,很多住院老人对安宁疗护服务有强烈意愿,但受传统观念、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享受安宁疗护服务的人数很少。此外,安宁疗护涉及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一线医护人员多从其他专业转入,专业知识不够全面,且在职称评审等方面面临瓶颈,护理、社工、心理等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专家建议,推动在高等医学教育中设立安宁疗护相关专业或课程,启动安宁疗护医生培训;加强安宁疗护继续教育,建立分层、分类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认证体系;设立专项津贴与职业保护政策,提升岗位吸引力,稳定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