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关键环节自主可控!中集集团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前三季度释放新动能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李定洋2025-10-30 20:51

在国家能源关键装备强化自主可控背景下,全球集装箱巨头中集集团(000039)10月30日披露三季报显示,集团在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持续释放新动能。

2025年前三季度,中集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实现1170.61亿元,归属净利润实现15.66亿元,现金流大幅改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到约98亿元,同比大增五倍;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货币资金251.55亿元。同时,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公司相继推出了不超过5亿港元的H股回购计划,以及3亿—5亿元A股回购计划。截至10月30日,公司已斥资约1.9亿港元回购2579万H股,斥资约1亿元回购1245万A股。

从业务来看,能源装备业务已成为中集集团物流装备外又一核心业绩增长引擎。不仅承接传统油气能源装备业务的中集海工向高端化升级,锚定未来高确定性收入来源,而且面向新型能源,集团深耕甲醇、氢能等清洁能源装备赛道,加速推进绿色化、产业化、智能化进程,核心运营主体中集安瑞科收入、盈利双增,为国家能源关键装备自主可控战略的落地贡献了“中集力量”。

油气订单稳定交付 锚定确定性收入

当前国际地缘政治、OPEC+政策博弈与能源转型等因素影响下,全球石油市场显著波动,第三季度油价有所反弹;同时,油气开发呈现陆上收缩、海上稳健的分化格局,叠加老旧设施逐步退出,现役钻井平台日费存在上升空间,为海工市场提供复苏动力。

在此背景下,中集集团海洋工程业务在手订单步入稳定交付期,得益于交付效率和精益管理持续提升,前三季度经营效率同比提升,达成高质量发展目标。

目前中集海工具备从研发设计到整艘海工产品交付的全产业链能力,稳步向高端化升级。在油气订单领域,中集拿下海工装备“金字塔”之称的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项目。今年8月烟台码头举行P83船体交付仪式,成为集团海洋工程业务交付的第四条FPSO;9月Scarabeo 5 LNG FPU(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离港交付驶往刚果海域作业。

根据专业机构SBM offshore、EMA等预测,2025—2029年预计平均将有约10艘/年FPSO新合同,高端海工产品中长期的市场需求有望保持稳定。

在天然气领域,随着今年国内LNG加气站、综合能源站等加速建设,带动LNG储运装备需求稳健增长。特别在“老旧营运船舶以旧换新”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内河内江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已进入批量交付期,中集集团水上LNG相关船舶订单的加速交付,水上清洁能源业务收入达到48.0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3%。

作为集团能源、化工、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平台,中集安瑞科凭借LNG供气系统沉淀领先技术优势以及模块化设计优势、提升船只换罐加注运营效率,已经跃升为行业订单占有量第一的清洁能源动力系统供应商,并预计三、四季度共交付约200条内河LNG动力船舶。同时,中集安瑞科加速海外市场开拓,继今年2月向巴西客户交付LNG半挂车等产品后,8月底至9月初,进一步推进与中东、澳洲客户的合作进程,顺利交付多台大型低温储罐。

今年前三季度,中集安瑞科收入实现整体平稳增长,同比增长7.7%至193.4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9%至7.67亿元。截至2025年9月底,中集安瑞科整体在手订单约307.63亿元,同比增长10.9%,其造船订单已经排产至2028年。

构建绿色甲醇全供应链 产业化进程提速

在全球脱碳浪潮推动下,绿色甲醇凭借良好的燃烧特性和储运安全便捷,以及航运业减排刚需、多领域应用潜力及政策加持,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绿色甲醇因储运便捷、港口改造难度小,已经成为航运减排的核心选择,越来越多的班轮公司已将绿色甲醇燃料纳入了船用燃料考量。

根据克拉克森统计,全球绿色甲醇燃料船舶发展迅速,自2025年起,绿色甲醇船舶批量下水,截至2025年9月底,已有75艘绿色甲醇燃料船舶投入运营;预计已投运甲醇船舶对甲醇燃料需求或超过200万吨/年。

随着甲醇燃料船舶需求增加,后续绿色甲醇的供应和成本成为两大挑战。根据全球甲醇行业协会(MI)以及GENA数据库,2025年绿色甲醇产能170万吨,后续产能持续扩张。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中国可再生甲醇项目占全球比重为51%。

中集安瑞科积极布局绿色甲醇产能,完善供应链认证:公司一期5万吨生物质制绿色甲醇项目预期将于今年四季度在湛江投产,预计2027年达到20万吨产能,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的国产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之一;在甲醇船舶核心燃料供给部件方面,中集安瑞科旗下荆门宏图公司首套船用甲醇供给撬顺利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获得进入国内外主流市场的重要“通行证”。

同时,中集安瑞科在加速产业链合作。据中集安瑞科高管在日前业绩说明会上介绍,公司已与中国石化、中国船燃、香港运输及物流局等多方签署了绿色甲醇相关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市场报告,目前已交付或船厂在手甲醇船订单近400艘,市场对绿色甲醇的需求量十分可观。

早在2022年中集安瑞科联手马士基打造绿色甲醇动力集装箱船,除了上述合作方外,今年7月份,中集已与荷兰海工巨头VanOord公司签订1+1艘甲醇双燃料动力海底铺石船项目EPC合同;8月20日,中集安瑞科方面与中国航油集团南方储运有限责任公司在湛江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打造华南地区首个全链条绿色甲醇供应网络,高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航运企业及港口加注需求。

打通氢能应用场景  重大项目贡献利润

随着氢能产业从试点探索迈向有序破局,制氢成本不断降低,存储效率显著提升,国家政策持续加码。今年9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氢能装备纳入规划,明确“制储输用”全链条攻关任务;“十五五”规划建议更将氢能列为“未来产业”,为行业发展提供顶层政策支持。

中集安瑞科不断强化氢能关键设备自主可控能力,加速商业化进程。报告期内,焦炉气制氢制LNG项目增量已经产生盈利贡献。

作为中集安瑞科首个焦炉气制氢联产LNG项目,鞍集(营口)项目已于2024年9月正式投产,构建“钢厂废气—清洁能源原料”循环,年产1.5万吨氢气和10万吨LNG,产能精准对接周边工厂、冶金、重卡以及发电等需求,投产首年即实现盈利。另外,凌钢项目、首钢水钢项目等也陆续开展安装调试。中集安瑞科将继续积极与大型钢企建立合作,目标到2027年实现合计总产能达100万吨LNG与20万吨氢气。

氢能商用车领域,中集安瑞科子公司向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交付400台氢能商用车车载供氢系统,适配大湾区城市配送与干线物流,助力交通低碳转型。

中集安瑞科在氢能商业化进展,得益于长期“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布局。上游领域,中集安瑞科与海德氢能研发的制氢产品“BOP分离系统”正式下线,构建了先进制氢与氢能储运的全链条互补优势;另外,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的首期工程在内蒙古赤峰建成投产,规划总产能达到152万吨,打造“绿电-绿氢-绿氨”零碳示范工程。

加氢站领域,中集自主研发的第三代35MPa橇装加氢站以高度集成化、模块化的设计,有效解决占地广、周期长、成本高的行业痛点;储运与应用端,中集安瑞科还中标海内外多个绿色氢氨醇项目;Ⅳ型车载储氢瓶采用“塑料内胆与高性能碳纤维缠绕层”的核心结构,有效解决了氢能储运中安全隐患,并获欧盟认证以及陆续为欧洲客户交付订单;30MPa管束式集装箱获得工信部“首台套”认证。

在氢能最前沿的液氢领域,中集氢能液氢车载瓶通过环境测试,交付商用液氢储运装备,成为国内首家拥有液氢“储、运、加、用”全系列产品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进一步强化国产氢能产业在核心设备和前沿技术的自主可控进程。

责任编辑: 臧晓松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