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国际:坚持补短板与拓市场 培育核心主业新增长点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黄剑波2025-10-30 19:27

10月30日晚间,化工新材料央企中化国际(600500.SH)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1亿元,剔除骏盛破产清算损失、上年同期中化国际广场资产证券化项目税前收益以及政府补助等因素影响,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亏0.79亿元;前三季度累计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6.29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57%。

在周期下行背景下,化工板块业绩仍然承压。从中化国际今年以来的一系列动作和表现来看,公司正坚定聚焦化工新材料核心主业,一方面,主动剥离与核心主业关联较低的业务,减轻经营负担,优化业务组合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加速推进自主先进技术成果转化,持续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应用,通过“强链延链补链”巩固新材料业务核心竞争力,培育新增长点。

新产品MIAK填补国内空白 投产即创效

今年9月,中化国际发布高端橡胶防老剂关键原材料甲基异戊基酮(MIAK)。该产品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国际领先工艺,不仅有助于公司橡胶添加剂业务延链补链,更成功填补国内行业产品空白,将进一步增强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MIAK产品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精细化工中间体,除用于生产高端橡胶防老剂之外,还可广泛应用在环保油漆涂料、数字印刷油墨、电子化学品、工艺溶剂等领域,全球市场需求量正逐年增长。

中化国际方面表示,该项目是公司“化工新材料补短板”的重要成果之一,技术门槛高、市场响应快。通过打造一批快速成功的“小而精”项目,公司可在化工新材料领域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增长点。

据介绍,该项目于9月8日投料试车,投产后不仅产品达标,且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实现创效,市场竞争力显著。数据显示,该项目投产首月累计产出合格产品超230吨,产品主含量平均达99.62%,包括质量、单耗在内的关键指标全面优于设计标准;首月完成销售155吨,并成功实现出口突破,已完成首批外贸发货。

目前,公司正通过参数调整、工艺控制等方式,持续推进MIAK生产工艺优化,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快推进特种酮系列新产品的产业化布局,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矩阵,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装置盈利水平。

对位芳纶成本优势显著 新应用持续落地

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中化国际持续巩固核心业务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加强技术营销,紧密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加速拓展产品新应用,向下游高附加值领域纵深发展。

以对位芳纶为例,面对激烈的市场价格竞争,中化国际成功突破低成本制备工艺与装备技术难题,形成显著的成本优势。公司除普通、高强、高模产品外,已掌握超高强、超高模等高端产品技术,加速在重点领域推进市场开发。

在安全防护、光缆通信、橡胶增强、摩擦密封等成熟应用领域基础上,公司积极开辟对位芳纶的增量应用市场,针对客户痛点或定制化需求开展差异化开发,今年上半年成功实现在热塑性塑料管(RTP管)增强领域的应用,在非金属输油管道领域率先实现国产替代,助力深海输油管道低成本长效运维。

公司还创新开辟芳纶在超滤膜、锂电PACK等领域的独家增量应用市场,并为多个项目稳定供货。在清洁能源领域,公司正推进风电系泊系统相关新产品自主研发,目前风电芳纶张力腿已在欧洲开展示范性项目,未来实现商业化后对位芳纶用量有望达到1万吨/年。

海外市场布局也在同步推进。据了解,公司今年以来加强海外推广力度,2025年前三季度海外市场销售量同比增长约50%,产品已成功通过多家欧美橡胶轮胎客户的认证。

中化国际方面表示,未来公司对位芳纶业务还将重点发展深海、深地、低空等未来产业领域的应用,如海上钻井平台芳纶材料、芳纶系泊缆、风电系泊系统、无人机、无人车等芳纶新产品开发。公司将基于“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家族”发展思路,持续推动对位芳纶及芳纶纸、芳纶蜂窝等下游延伸产品项目落地。

坚定实施战略聚焦 提升新材料主业竞争力

今年以来,面对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化国际持续推进优化业务组合的聚焦战略,主动剥离与核心主业关联较低的业务,以进一步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公司于4月实现淮安骏盛出表,9月签署协议出售宁波润沃反渗透膜工厂,10月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宁夏锂电破产重整方案,拟引入具有资金实力、市场渠道、管理经验等方面优势的战略投资者,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公司资产利用效率。

同时,中化国际正积极推进收购南通星辰100%股权项目,该项目可深度整合协同中化国际和标的公司在环氧树脂、工程塑料等业务领域的核心产能与技术,实现覆盖原料端、产品端和应用端的“强链延链补链”,提升公司新材料业务规模与产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反内卷”政策加速化工行业格局优化,供需两端的积极信号逐渐显现。今年7月以来,中化国际部分主营产品如双氧水、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等价格表现有所回暖,公司主动把握市场窗口机遇,一方面,全力确保核心市场与客户的口袋份额,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并依托海外营销平台加快产品出口;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卓越运营,保证重点装置稳定高效运行,并实施一系列提质增效措施,推动主营产品产销量与收入增长。

针对公司年内较为密集的战略进退举措,多位化工业内资深人士予以积极点评,表示这些战略调整的实施落地有利于优化公司的资源配置,确保公司在当前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为公司在下一轮化工行业景气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 臧晓松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