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三季报业绩出炉,单看净利增速似乎不及其他头部险企业绩预告亮眼,不过即使受一次性交易及可转债估值等会计处理影响,前三季仍实现归母净利润1328.56亿元,同比增长11.5%,第三季度单季同比大幅增长45.4%。
其中,前三季度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6.2%;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9.9%;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9%。保险资金投资业绩大幅提升,前三季度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净利润第三季度大增45.4%
中国平安三季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29.40亿元,同比增长7.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62.64亿元,同比增长7.2%;前三季度仍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8.56亿元,同比增长11.5%。
如果仅从净利润增速来看,中国平安不及已经披露业绩预增公告的其他头部险企,考虑到上半年受平安好医生、汽车之家、平安医保科技等一次性交易,以及公司可转债价值重估等非经常性因素的财务处理影响,仍实现较为可观的增长,尤其是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45.4%。
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国平安归母净资产9864.06亿元,分红后较年初仍增长6.2%,体现了资产负债表的韧性、稳健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的分红能力。
寿险多渠道发力,财险降本增效
从业务结构来看,中国平安前三季度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357.24亿元,同比增长46.2%,新业务价值率(按标准保费)同比上升9.0个百分点。
增长主要得益于深化渠道转型,打造多渠道专业化销售能力。其中,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3.3%,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9.9%;银保渠道开拓优质渠道、扩充高质量队伍、提升产品竞争力,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9%。
此外,原本不起眼的社区金融等渠道也开始显现成效。据中国平安称,“农夫式”精耕存续客户,社区金融服务渠道存续客户全缴次继续率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银保渠道、社区金融服务及其他渠道,贡献了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的35.1%。
财险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562.47亿元,同比增长7.1%;整体综合成本率97.0%,同比优化0.8个百分点。主业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661.16亿元,同比增长3.5%;非机动车辆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901.31亿元,同比增长14.3%。平安产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2534.44亿元,同比增长3.0%;营运利润151.43亿元,同比增长8.3%。
投资方面,保险资金投资业绩大幅提升。前三季度,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非年化净投资收益率2.8%。
据披露,截至2025年9月30日,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6.4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9%。
中国平安表示,在配置上主要积极应对利率波动,主动逢高配置利率债,维持成本收益与久期的良好匹配;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充分把握市场机遇,加大权益配置,以保证实现长期超越市场的稳健投资收益;积极增加优质另类资产布局,加大投入实体经济,多元化拓展资产和收益来源。
“保险+服务”布局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的“保险+服务”布局深化,服务侧聚焦医疗健康、居家养老、高品质康养等能力建设。
记者获悉,平安高品质康养社区项目已布局5个城市,共计6个项目。目前这些项目陆续进入运营或建设阶段,其中上海项目“静安8号”已正式运营,深圳项目拟于年底前试运营。
公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平安寿险健康管理已服务超1600万客户。截至2025年9月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85个城市,累计近24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截至2025年9月末,中国平安医疗养老相关付费企业客户超8.7万家。
另外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平安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近1270亿元,其中医疗险保费收入近588亿元,同比增长2.6%。在平安近2.50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其客均合同数约3.38个、客均AUM(资产管理规模)达6.34万元,分别为不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个人客户的1.6倍、4.0倍。从占比来看,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近七成。
此外,除了保险业务,前三季度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06.68亿元,实现净利润383.39亿元。综合金融模式促使个人客户数不断增长,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国平安个人客户数近2.50亿,较年初增长2.9%。2025年前三季度新增客户2628万,同比增长6.8%;客均持有合同2.94个,较年初增长0.7%。
排版:汪云鹏
校对:刘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