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关键分水岭”式的残酷洗牌,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远超往年。
从市场层面看,价格战硝烟未散,头部车企为争夺存量份额,动辄推出数万元优惠,部分品牌甚至以“成本价”抛售入门级车型,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持续承压;技术赛道上,新能源领域的电池技术、智能驾驶功能成为竞争焦点,多家车企密集发布自研芯片、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加码,中小品牌面临“不投入就落后,投入又难回本”的两难困境。同时,市场结构加速分化,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持续萎缩,新能源市场虽保持增长,但渗透率已突破45%,增速逐步放缓,存量博弈特征愈发明显。
在如此复杂严峻的行业背景下,长城汽车于10月披露的2025年三季度报告,却交出了一份成色十足的答卷:营收、销量双双创下同期历史最佳,新能源与海外业务多点开花,在白热化竞争中展现出强劲的战略定力与增长韧性,成为行业内卷中的“突围样本”。
营收销量双创新高,多元业务齐发力
2025年三季度,长城汽车延续高增长势能,核心经营数据全面飘红,展现出扎实的盈利基础与市场号召力。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长城汽车营收612.47亿元,同比提升20.51%,环比提升17.07%。销量方面,第三季度,长城汽车销售新车35.36万辆,同比增长20.20%,环比增长12.97%,两项核心指标均刷新历史同期最佳纪录;前三季度,长城汽车营收1535.82亿元,同比增长7.96%,达成历史最佳的前三季度营收表现。
细分板块的突破更显增长质量。第三季度,长城汽车新能源车型销售11.80万辆,同比激增49.21%,远超行业15%—20%的预期增速,印证其电动化转型成效。海外市场方面,第三季度长城汽车销售13.65万辆,环比劲增27.87%,已成为拉动长城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长城汽车累计销量达到92.34万辆,同比增幅达8.15%,为全年目标达成筑牢根基。
20万+车型占比提升,新品矩阵构筑壁垒
在自主品牌加速冲击高端市场的浪潮中,长城汽车的品牌向上战略迎来关键突破,20万元以上车型成为增长核心驱动力。根据相关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长城汽车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达101337辆,同比大幅增长40.83%,单车平均指导价突破18万元,坦克与魏牌两大高端品牌的销量规模已比肩头部造车新势力,彻底打破传统豪华品牌的溢价垄断。
新品的市场爆发力成为高端化的重要支撑。魏牌全新高山在9月以8560辆的销量登顶中国MPV市场冠军,凭借全场景适配能力重塑细分市场格局;全新坦克500通过智能化进阶,打造“全家适用”的豪华越野体验,上市即成为现象级产品。

更值得期待的是,10月推出的两款重磅产品进一步拓宽增长空间。其中,魏牌高山7作为30万元内唯一标配智能四驱与激光雷达的中大型插混MPV,精准切入家庭市场蓝海,全新坦克400开辟潮酷越野赛道,这些都可为长城汽车四季度的增长注入强预期。
国信证券分析,伴随着长城汽车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公司的单车盈利相对稳定,同时,新能源战略持续推进,也可以为公司的销量带来持续推动力。

“生态出海”筑根基,海外市场多点开花
当前中国车企“出海热”正面临新的挑战:多数品牌仍停留在“整车出口”的初级阶段,依赖海运成本优势抢占中低端市场,不仅易受关税政策、汇率波动影响,还面临本地售后响应慢、用户体验割裂等问题。部分车企虽尝试海外建厂,但多聚焦单一生产环节,缺乏研、供、销全链条协同,难以深度融入本地市场。
在此背景下,长城汽车的“生态出海”模式凸显出差异化竞争力。不同于单纯的整车出口,长城汽车以“研、产、供、销、服”全链条的“生态出海”模式,在全球市场构建起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目前其海外销售渠道已超1400家,全球用户突破1500万,累计海外销量超200万辆,形成覆盖泰国、巴西等市场的生产基地网络,在厄瓜多尔等地布局多家KD工厂,全球化体系力持续深化。
今年8月份竣工投产的巴西工厂成为长城汽车的战略里程碑,巴西总统卢拉亲临见证首车下线并签名,这座工厂将作为拉美市场的核心枢纽,推动哈弗H6等高价值车型实现本地化供应。

此外,长城汽车在重点市场的突破同样显著。在澳洲稳居中国品牌销冠,在中东市场持续深耕;9月百余位欧洲投资人集体签约,标志着其技术与产品获得高端市场认可。
可以预见的是:依托汽油、柴油、混动、纯电全动力布局及“泛内燃机战略”,长城汽车正实现从“走出去”到“走上去”的跨越,重塑全球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品质认知。
(CIS)
校对:冉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