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长春市召开2025年至2026年度秋粮收购新闻发布会。目前,长春市部分企业已开秤收粮。截至10月22日,全市共入库新粮31.5万吨,其中,玉米21.8万吨,稻谷9.7万吨。从收购主体看,主要是玉米深加工企业和大米加工企业率先收购,预计粮食贸易企业集中收购将在11月中上旬启动。
据介绍,上一个收购季(2024年至2025年度),长春市累计收购入库新粮1116万吨,粮食收购量创近10年新高。其中,玉米1015.6万吨,稻谷100.4万吨,收购量占全省总量的33%。收购期间共有447户粮食企业开展收购,企业入市收购积极,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明显,实现了粮食应收尽收,牢牢守住了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今年,长春市粮食生产形势较好,玉米、稻谷总体质量均好于去年。长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娄丽表示,在仓容和烘干准备上,长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前指导企业完成机械设备检修、场地仓容腾倒。全市粮食收储企业总仓容达350亿斤,基本满足粮食收储需要。年烘干能力达1700万吨,粮食烘晒没有缺口,可以满足农民对粮食烘干的需求。
在融资服务上,长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及时同长春市委金融办、农发行对接,协调保障政策性粮食收购资金落实到位。认真开展融资调查,为企业开展点对点服务,为秋粮收购提供有效资金保障。企业不缺钱才能敞开收粮,农民交粮后才能及时拿到钱,有效避免了“打白条”问题。
在业务培训上,长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开展粮食化验员、粮食流通行政执法、节粮减损等三期集中培训,累计培训人员320人,有效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践技能。在粮食质量监测上,长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适时组织开展粮食田间质量调查预测,掌握全市粮食质量总体情况,为储粮企业和广大农户科学收储提供帮助,便于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储粮安全。在联动机制建立上,加强与省粮储局,涉粮中直、省直企业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合理布设收购网点;同时加强与市场监管局、宣传部、网信办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会商机制。各部门形成合力,保障粮食颗粒归仓。
今年,长春市鼓励和支持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以及国有粮食企业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粮食产后服务和“延期结算”业务。目前,长春市能够提供粮食代储存、代烘干等服务的经营主体63个,其中榆树市5个,农安县5个,德惠市11个,九台区9个,双阳区11个,公主岭市22个。
为了保护售粮农民“钱袋子”,长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重点查处虚假收购、以陈顶新、“转圈粮”等骗取财政补贴和价差收益,以及地磅作弊、多扣水分杂质、压级压价、“打白条”、拖欠售粮款等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同时联动相关部门依法严厉查处哄抬价格特别是囤积居奇等行为。目前,长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已建立《长春市拖欠售粮款综合治理机制》,农安等产粮大县也结合实际细化完善治理体系,并初步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