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巧手赛道继续升温。
10月22日,灵巧手企业星际光年宣布近日完成了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赛纳资本、普华资本领投,柯熙创投跟投,深渡资本担任财务顾问。资金将主要用于灵巧操作底层技术攻关、灵巧手操作系统(小脑模型)研发及核心团队扩张,以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具身智能通用操作领域的领先优势。
据悉,这是星际光年时隔不到一年内完成的第二轮融资。公司创始人兼CEO位德浩表示:“本轮融资不仅是资金补充,更是投资人对我们战略方向与研发节奏的认可。星际光年将持续推动灵巧手从‘功能实现’走向‘智能通用’,为具身智能的最后一厘米提供核心基础设施。”
位德浩是一位95后,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曾加入字节跳动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机器人操作大模型的研发工作。
资料显示,星际光年成立于2024年8月,致力于具身智能通用操作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公司以“灵巧手”为核心,构建从“关节模组—灵巧手—具身数据采集系统—灵巧操作小脑模型”的全栈自研技术体系,引领新一代具身智能实现智能化、生态化、场景化的深度变革。
灵巧手被认为是实现精细操作与智能交互的关键执行单元,其成熟度直接决定了智能体在现实环境中的适应与操作能力。星际光年的研发体系坚持“两端发力,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一方面,公司深耕底层硬件创新,在灵巧手关节模组、绳索驱动系统、触觉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上持续突破;另一方面,正同步研发灵巧手的“小脑”——灵巧手操作系统,通过强化学习与模仿学习算法,让机器人具备更高的自主操作与适应能力。
凭借这种软硬件深度融合的全栈布局,星际光年在不到5个月内完成电机直驱开源五指灵巧手与微型关节模组的研发量产,不到1年时间内推出并完成全绳驱灵巧手产品的多轮迭代。
在融资宣布前夕,星际光年于IROS 2025发布全新一代高性能灵巧手Pantheon Hand 22。该产品具备22自由度(15主动+5被动+2腕部),单手可输出高达30kg抓取力,并内置自动张紧系统,显著提升长期运行稳定性与精度。
在赛纳资本投资总监赵升看来,星际光年不仅在灵巧手这一关键环节拥有全球领先的硬件研发能力,更在操作系统层面构建了差异化技术路径。“我们认为,星际光年正在搭建具身智能时代的‘操作标准层’,其技术架构与生态开放性展现出极强的战略前瞻性。赛纳资本看好其在全球机器人产业智能化浪潮中的长期引领潜力。”他说。
柯熙创投管理合伙人则表示,灵巧手是通往通用机器人时代的关键接口。星际光年以极强的工程实现力,打通了从结构创新到智能控制的全链路。
展望未来,星际光年给出了短中期的战略方向:公司计划在未来1—2年内 完成灵巧手操作系统(小脑模型)的核心研发,实现关键技术里程碑;3—5年,公司将推动灵巧操作软硬件平台在多个高价值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从产业情况来看,据GGII统计,截至2025年3月,国内相关企业数量已逾40家。参与者既有初创公司,也有如兆威机电、禾川科技等细分领域上市龙头。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品批量进入市场,灵巧手也迎来验证落地的关键时期,前景为业内所看好。QYResearch预测,2030年全球机器人多指灵巧手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4.6%。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傲意科技、因时机器人、灵心巧手等均先后获得资本青睐;不少企业亦连续获得多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