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知识产权流通转化痛点 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发布专利估值模型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张淑贤2025-10-22 14:44

只需输入专利号,即可一键生成专利估值报告。近日,上海交易集团旗下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在第二十二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分论坛暨第八届知识产权运营大会上发布其自主研发的“中知路”专利估值模型。该模型从技术、法律、经济等不同角度对专利进行系统化分析与量化评估,形成专业估值报告,为企业、科研机构及金融机构有关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综合评分83.91分,智能估价130.3万元,市场价参考区间91.2—169.4万元。”发布会现场,工作人员在系统首页输入某项专利的专利号,点击“评估”按钮,系统快速生成该专利的估值报告,除上述核心指标外,还包括专利的基本信息、所含高价值要素及围绕技术、法律、经济维度的详细评估。

“专利估值一直是知识产权流通转化的难点、堵点,无论是知识产权交易还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价入股,估值都是前提条件。市场上该领域的有效服务供给相对目前的市场需求来说还是很不够。”上海国际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熙表示,从平台知识产权产权交易和运营实际需求出发,他们组建团队自己研发了专利估值模型。该模型依托大数据技术,智能链接国家知识产权出版社、万象云等国内外知识产权数据库,综合运用交易数据、产业数据及相关行业信息,构建多维度的专利价值评价模型,并分行业形成知识产权估值模型组,形成相对公允、客观、即时的评估方法。

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是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为包括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园区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知识产权交易服务、重点产业运营服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海外布局与维权服务以及专利分析、专利导航等基础服务,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知识产权跨境交易的重要枢纽、国际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的策源地。

按照功能定位,专利估值模型将成为平台服务科技成果流通转化的重要工具支撑。具体来看,一是当好“价值翻译官”,将复杂的技术语言和法律权利,通过权威数据分析,“翻译”成清晰的市场价值与货币价格,让投资方看得懂、愿意投,让科研人员的技术“有价有市”。二是当好“高价值筛选器”,更好服务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开展专利盘点盘活和分级分类管理,帮助从海量专利中快速筛选出最具商业化潜力的成果,避免资源浪费,让科研单位能集中力量转化“明星专利”。三是当好“交易加速器”,提供客观、可信的评估结果,极大增强交易双方信心,减少在价格上的博弈,显著缩短谈判周期,让成果转化更快落地。“借助估值模型,让专利价值‘一目了然’,让成果转化‘一路畅通’。”潘熙说。

当天,上海交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余旭峰在论坛上表示,上海交易集团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功能,更好助力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贡献更大力量。

据介绍,较之传统知识产权估值,采用“中知路”估值模型将极大提高估值效率并大幅降低估值费用。前者一般通过产权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或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咨询报告形成价格,每笔评估费用往往在万元以上,且耗时较长;而“中知路”估值模型依托智能化服务,在快速形成参考价格的同时生成多维度的价值分析报告,每笔价格一千元左右即可。

责任编辑: 杨国强
校对: 王蔚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