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游客在华体验升级 入境游活力迸发
来源:证券时报 2025-10-18 A002版作者:卓泳2025-10-18 07:41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今年以来,中国入境旅游持续火热——无论是统计数据还是直观感受,境外赴华旅游人数增多已是不争的事实。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外国人出入境人次达5126.8万,同比增长27.8%;国家移民管理局曾预测,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突破200万人次,入境游市场活力显著释放。

为更好接住“China Travel”(中国游)的巨大流量,并推动“流量”向“留量”转化,近期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将通过持续完善入境免签政策,优化外国人在华通信、住宿、支付等便利化服务,构建适配境外人士的旅游、消费、留学友好生态,以此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进一步释放入境游带动的经济潜力。

“丝滑”的移动支付体验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移动支付不便、数字化旅游服务适配不足,始终是境外游客在华旅游消费的痛点。如今,随着支付行业互联互通进程加快,支付机构持续优化“外卡内绑”“外包内用”等入境支付服务,境外游客在华终于能享受到“丝滑”的消费支付体验。

在深圳机场境外来宾综合服务中心,来自俄罗斯的旅客Jane解决了她在深圳使用微信支付的问题。“这里有指引册子,跟着上面的指引,只需要两步就可以开通微信支付了。”Jane表示。语言曾是外籍旅客面临的最大障碍,但据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本指南手册印有14种语言版本,大部分外国旅客都能看懂上面的指引,此外,工作人员也会协助旅客操作,确保成功。“太方便了,在这里出门买东西再也不用带信用卡或者现金。”Jane说道。

记者从微信团队方面了解到,国庆中秋假期前5日,日均访问小程序的入境游用户同比增长超60%。而此前暑期的数据显示,境外用户通过微信支付绑定国际银行卡能力,在中国境内的消费笔数同比大幅增长,其中,重庆、成都消费笔数同比翻了一番。此外,WeChat港元钱包数据显示,香港市民北上内地消费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超120%。

而针对不少外国游客不习惯使用扫码支付,愿意使用近场通信(NFC)支付的问题,支付宝新推出的“碰一下支付”解决了这一入境消费的痛点。支付宝发布的国庆中秋假期入境游相关支付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外国游客“碰一下支付”消费额增长500%。

持续优化离境退税

解决了支付便利化问题后,如何轻松抵达商圈、高效规划消费行程,成为外国游客入境后的又一堂“必修课”。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记者在深圳湾口岸看到,不少刚入境的外国旅客径直走向入境大厅外广场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这附近有大型商圈吗?” 一名初次到访深圳的外国游客向工作人员咨询。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协助下,他顺利拿到了《国际友人“深”游指南》折页——这份指南不仅标注了深圳各大核心商圈位置,还清晰列出离境退税点分布,详细介绍了当地值得打卡的旅游景点与消费目的地,为游客规划行程提供了清晰指引。

除了出行指引,离境退税举措的持续优化,也为境外游客在华消费注入更多便利。以深圳为例,今年以来,深圳在离境退税领域多点突破、创新不断:在全国率先推出离境退税“一单一包一码”便利化模式,目前已覆盖全市1640家退税商店;落地全国首个境外电子钱包离境退税服务,大幅提升退税效率与体验。

数据显示,2025年1月—8月,深圳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达7.4亿元,同比增长1.89倍;办理退税业务21416笔,同比增长6.95倍。其中,大疆、华为等国货潮品的退税业务笔数占比高达38.8%,位居全国第一;全市1640家退税商店、12个“即买即退”商圈的规模,也稳居全国前列。

此外,深圳还以最快速度增设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罗湖口岸离境退税点,退税口岸达6个。据罗湖海关方面介绍,国庆中秋假期前两天,罗湖口岸退税点每天验核破百单,比9月日均增长约七成,10月日均纪录有望再刷新。

承接国际客流

入境游火爆的背后,是中国免签“朋友圈”的不断扩大:截至9月15日,中国已对47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与29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过境免签政策覆盖面扩展到55国。与此同时,入境口岸也增加至60个,极大便利了外国人来华旅游。

如果说入境游上半场的热度源于国家政策释放的“流量红利”,那么下半场的竞争核心,则聚焦于谁能更快构建起外国游客友好型消费生态,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留量”。记者走访发现,大到大众景区,小到小商户,都在全力承接这波国际客流——深圳华强北电子世界的变化,便是最生动的缩影。

“今年来店里消费的外国人明显多了,不少人说在自己国家就能搜到华强北的介绍。”在华强北电子世界经营耳机、运动手表等电子产品的王女士坦言,如今到店的外国顾客既有零售买家,也有批量采购的批发商,其中耳机、运动手环等产品尤其受青睐。

“这里有我们国家买不到的商品,品质更好、价格也有优势,我相信全世界的人都会喜欢来华强北采购电子产品。”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批发商告诉记者,他在当地经营一家以手机销售为主的电子专卖店,此次来华已停留1个月,目的就是寻找更前沿、更新颖的产品带回本国售卖。

行走在华强北电子世界,适配外国游客的服务元素随处可见:商品包装与说明标注英文,部分店铺招聘启事明确“会粤语、英语优先”,不少商户还自备AI翻译机辅助与外国顾客沟通;该商场更推出专属“橙马甲”服务,为外国顾客提供双语咨询、导航指引等一站式帮助,全力消除语言与沟通障碍。

上半年,华强北商圈日均客流量已达75万人次,同比增长50%;其中外籍人士超过7000人次。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