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季度,我国财政收入增幅较上季度明显提高,多项重点领域财政支出增幅达到近三年同期最高水平。“财政收入增幅的回升,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的态势。”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龙生在10月17日召开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当天公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876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32664亿元,增长0.7%;非税收入31212亿元,下降0.4%。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今年前三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等资金共支出4.21万亿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为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财政部宣布采取两项措施——近期,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规模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支持范围亦有拓展。同时,财政部明确今年将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财政收入增幅逐季回升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5%。分季度看,一季度下降1.1%;二季度由降转升,增长0.6%;三季度增长2.5%,增幅较上季度明显提高。从地方收入情况看,除受煤炭等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影响的个别地区外,前三季度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收入保持正增长,比去年同期增加6个。
今年前三季度,作为财政收入主体的税收收入同比增长0.7%,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从主体税种表现看,综合反映工商业、服务业运行情况的第一大税种国内增值税在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6%,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水平;第二大税种企业所得税前三季度同比增长0.8%,增幅比上半年扩大2.7个百分点。唐龙生对此表示,这反映出下半年以来,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市场活力不断提升,工业企业利润明显回升。
此外,前三季度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达到1448亿元,同比增长约1倍。证券交易印花税根据股票交易成交金额收取,收入表现基本跟随A股成交额走势,因此较高的收入增幅也反映出市场信心的修复。
从行业税收表现看,随着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前三季度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税收收入增长12%,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税收收入增长8.3%;随着提振消费政策拉动效果显现,促进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前三季度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收入增长5.5%;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向好,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前三季度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13.4%。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非税收入同比下降0.4%,比上半年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4%,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出租、出借等收入增加带动;罚没收入下降7%,自今年3月份以来降幅逐月扩大。
重点领域支出有力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1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卫生健康支出、科学技术支出、节能环保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分别增长10%、5.4%、4.7%、6.5%、8.8%、4%,上述6项支出增幅均为近三年同期最高水平。
“今年以来,财政部门加强资源统筹,加大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民生、科技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得到较好保障。”唐龙生总结称,今年财政支出靠前发力,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作为财政“第二本账”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达到7.49万亿元,同比增长23.9%。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大幅增长主要是各级财政持续加快债券资金使用。据唐龙生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等资金共支出4.21万亿元,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当前,北方地区即将入冬,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司长濮剑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政部已会同应急管理部提早组织开展受灾群众冬春救助工作。据他介绍,截至目前,2025年安排的近350亿元中央救灾资金,已据实拨付105亿元,全力帮助人民群众抗灾救险、恢复生产和生活。财政部还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政策,农业保险政策也持续发力,今年1—10月中旬已向超2000万户次农户赔付超900亿元,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互补”的保障格局。
近期安排5000亿元债务结存限额下达地方
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近期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补充地方财力。
近年来,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限额内,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适时安排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用于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在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了4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下达地方。
与去年相比,中央财政此次安排结存限额不仅力度增加、总规模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资金支持范围也有拓展——今年5000亿元除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外,还安排额度用于经济大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精准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目前,各地正在抓紧履行有关程序,力争早发行、早使用、早见效。“这部分结存限额的使用,有助于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有力支持地方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财政部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李大伟说。
为进一步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能,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财政部还将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此举便于各地做好与2026年预算编制的衔接,支持重点项目2026年一季度建设资金需求。
李大伟表示,提前下达的限额除用于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外,还继续支持各地按规定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推动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校对:许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