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证监局公布了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机构名单,共有6家机构入选,率先布局。
这是自8月2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正式实施后,首批公布的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试点机构,标志着这一试点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根据《实施细则》,境外投资者可通过该试点投资试点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初期试点总规模上限为100亿元。
多家试点机构表示,看好入围跨境资管试点带来的业务机遇,已做好充分准备,将重点开发、销售面向境外投资者的特色资管产品,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资产管理服务。
具体来看,6家试点机构分别为金元证券、万和证券,汇百川基金、鹏安基金,兴业银行海口分行、浦发银行海口分行。
首批正式公布的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试点机构名单
从机构类型与功能分工来看,首批试点机构涵盖发行、销售两类主体,且本土金融机构占比显著。
按备案类型来看,金元证券、万和证券、汇百川基金和鹏安基金作为发行机构备案,将设计并管理面向境外投资者的跨境资管产品。兴业银行海口分行和浦发银行海口分行作为销售机构备案,承担产品的销售与服务工作。
金元证券、万和证券、汇百川基金和鹏安基金的注册地均在海南,凸显出本土金融机构在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其中,汇百川基金是海南首家公募基金,鹏安基金是海南首家国有控股的券商系公募基金,金元证券则是长期耕耘海南市场的本土券商。
除了上述公布的试点机构,不少机构也正积极布局。记者此前从业内获悉,海南各大国有行、部分股份行以及海南银行等机构,也正积极筹备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申请,主要为申请代销证券基金类产品。
跨境资管试点是海南自贸港独有的金融开放政策,也是继QFII(包括RQFII)、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制度安排后,又一种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于中国金融市场的路径。
多家入围机构表示,看好入围跨境资管试点带来的业务机遇,已做好充分准备,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资产管理服务。
“跨境资管试点不仅丰富了境外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选择,也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重要支撑。”金元证券表示,将依托海南自贸港独特的政策优势,重点开发面向境外投资者的特色资管产品,通过精准的资产配置能力和深度的市场研究,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资产管理服务。
此次跨境资管业务试点申报中,浦发银行海口分行联合汇百川基金,实现创新突破:产品由汇百川基金设计,投资资金通过浦发银行海口分行自贸账户体系实现跨境募集与境内投资的闭环管理。
对此,浦发银行海口分行表示,将依托海南自贸港金融创新政策,充分发挥集团协同优势,深化与海南资管机构和境外投资者的合作,丰富产品供给,加大境外资金引入。
汇百川基金则表示,将与销售机构深化合作,依托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通过专业的资产配置能力和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多元资产配置服务。
鹏安基金则表示,对未来试点业务开展充满期待,将以此为契机,深化与海南本地金融机构的合作,充分依托自贸港的政策优势与资源禀赋,凭借自身专业的资产配置能力和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多元化、国际化的资产配置服务。
海南自贸港探索开展跨境资管业务试点由来已久。
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首次提出“探索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2021年4月,原一行两会一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进一步细化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的内涵及投资范围。
今年7月,《实施细则》在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前夕正式出台,并于8月21日起正式生效。这为跨境资管试点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也是构建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
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少辉认为,海南自贸港跨境资管业务试点是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重要举措,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重要内容。试点落地将拓展境外资金投资境内市场渠道,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
“从境外投资主体看,试点包括境外机构投资者和境外个人投资者,开放范围比之前的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渠道更大;从跨境开放模式看,本次试点采取的是单边主动开放的模式,面向全球开放且不限特定区域,体现了海南作为自贸港更大力度、更高水平面向全球单边开放的导向。”王少辉说。
金杜律师事务所黄建贤、刘晓萍等认为,随着海南跨境资管产品的试点逐步扩大与放开,海南自贸港将进一步吸引全球资管机构在琼设立区域总部,推动中后台运营中心、跨境合规服务等配套产业链聚集。
此外,在动态调整机制下,初始试点规模可能会随着市场的成熟逐步扩大,海外中资背景家族办公室及其他类似资金返投中国境内资产的渠道拓宽,进一步便利境外人民币背景资金灵活回流中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