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15日公布的9月物价数据,CPI与PPI呈现同步改善态势,反映出我国物价运行出现积极的结构性变化。其中,CPI同比虽仍为-0.3%,但核心CPI连续第5个月回升,涨幅达1%,为近19个月来首次回到这一水平;PPI同比为-2.3%,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工业领域从购进端到出厂端价格均有所回暖。这些变化表明,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深入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的持续显效,市场竞争秩序正不断优化,供需关系逐步改善,推动整体价格运行趋于良性回升。
一方面,从CPI结构来看,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与部分服务类价格呈现稳步回升态势,清晰释放出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治理内卷成效显现的积极信号。尽管消费品价格整体同比下降0.8%,但这主要受原油等能源价格下行影响;若剔除能源因素,工业消费品价格实际上涨1.8%,涨幅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且已形成逐月回升的稳健趋势。这一变化表明,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持续净化,企业正从以往的低价竞争模式转向价值竞争轨道,推动工业消费品价格进入良性回升通道。
与此同时,服务价格总体保持0.6%的同比涨幅,其内部结构变化印证了消费升级与政策引导的双重效应。尽管受暑期结束等短期因素影响,旅行类服务价格出现合理回落,但医疗、家庭服务等领域价格保持稳健上涨。这种结构性分化恰恰说明,服务消费支持政策在关键民生领域已发挥实质作用,居民对高品质服务需求的持续释放正在推动服务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为消费升级注入持久动力。
另一方面,从PPI数据来看,本轮价格运行最显著的亮点在于供需结构的实质性改善带动多个行业价格企稳回升,这清晰地反映了我国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的积极成效。具体来看,煤炭、钢铁等传统重点行业,在供需关系动态改善与产能治理深入推进的双重作用下,价格环比已实现由降转升。这一转变不能简单归因于周期性波动,而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向纵深、企业无序竞争得到有效治理的直接体现,标志着我国产业治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秩序优化的积极效应正在从传统产业向新兴领域广泛延伸。在光伏设备、新能源电池制造等新兴产业中,价格同比降幅已出现显著收窄,这表明曾经影响这些行业健康发展的价格战等无序竞争现象正在得到有效遏制。这一变化正是近年来我国治理内卷、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直接成果,通过建立健全良性竞争规则,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减少障碍,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10月15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在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这部历经三次修订的法律直面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挑战,通过制度性升级为治理“内卷式”竞争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在部分行业部分领域,以价格战为代表的不良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不仅挤压企业利润、抑制创新动力,也会损害消费者的长期权益。此次修法的核心突破在于第十四条的针对性设计,明确禁止平台经营者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并赋予市场监管部门对扰乱市场秩序的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实施查处的权力。
随着新法的施行,市场竞争规则迎来系统性优化。通过依法遏制无序的低价竞争、规范平台强制降价等行为,企业间竞争维度将自然提升至服务品质、消费体验等更高层次,这正是市场秩序优化的核心要义。未来,市场竞争焦点将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激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和服务优化赢得市场。这既为经营者营造了安心投资、专注创新的环境,也让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享受高品质产品,有助于引领中国市场走向更理性、健康、可持续的繁荣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