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中国: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智能化下半场 从“感知”迈向“认知”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陈雨康2025-10-15 18:52

中国汽车业正聚焦“AI+汽车”技术突破,以此构筑核心竞争力。毕马威中国近日发布的第八届领先汽车科技50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汽车产业进入了智能化下半场,从“感知”迈向“认知”。智能驾驶技术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从依赖硬件传感器的“感知”时代,全面迈向以AI算法与数据为核心的“认知”时代。

毕马威中国交易战略咨询合伙人康琦明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智能化从“感知”到“认知”的发展,就像人的发育成长,大脑变得越来越聪明,更加善于对外部世界的信息开展独立分析和决策。

“未来的汽车将变成更智能化的移动出行工具和空间,能够实现智能辅助驾驶,再进一步升级为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康琦明表示,未来,在汽车智能化的趋势下,汽车智能化部件供应商、芯片企业、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企业等将迎来更好的增长机会,产品领域涉及汽车传感器、智能底盘、AI芯片、智驾芯片、自动驾驶等。

与此同时,针对智能驾驶的监管也将迎来新阶段。报告提到的一项调查显示,“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法律问题”(30.56%)是公众最关注的无人驾驶汽车问题,35.84%的受访者期待“构建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并明确事故责任边界”。报告认为,在新的监管框架下,自动驾驶行业正在向规范化运营迈进。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为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筑起了安全屏障。权责清晰的运营模式正在形成,既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为企业的合规经营提供了指引。

康琦明表示,无人驾驶商业化,是技术、法规、成本、市场等因素相互影响的复杂进程。从全球和中国的尝试来看,目前无人驾驶仍出现于固定线路和限定区域。

“当前无人驾驶全面商业化还面临三个核心挑战。”康琦明介绍,一是对极端、罕见、高复杂性的“边缘场景”的处理;二是大规模商业化的成本投入和盈利性,涉及算力成本、传感器成本等问题;三是对无人驾驶的立法及其社会接受度,如事故责任划定等。应对这些核心挑战,需要经过感知决策AI技术突破、可持续性的无人驾驶商业模式探索、法规和社会共识良性互动等途径。

责任编辑: 孙孝熙
校对: 姚远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