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盟科药业-U(688373.SH)股东大会高票审议通过对南京海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鲸药业”)10.33亿元定增预案,标志着海鲸药业入主计划尘埃落定。根据定增方案,交易完成后,海鲸药业持股比例将达20%,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盟科药业也得以告别长期以来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治理结构将实现优化。
不仅如此,定增引入产业资本,也意味着双方将在销售、生产及研发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助力盟科药业突破商业化瓶颈,实现上市公司价值重估。
管线临床价值突出,康替唑胺市场有待突破
作为一家专注于抗感染药物研发的企业,盟科药业在多重耐药菌治疗领域拥有深厚的积淀和技术优势,这无疑是其作为“抗生素第一股”的价值根基。
据了解,盟科药业创始人袁征宇早年参与创办的Vicuron Pharmaceuticals,以19亿美元高价于2005年被辉瑞收购。而此后袁征宇在“抗感染领域”的深耕并未停止,盟科药业历经十四年研发,其核心产品康替唑胺(商品名:优喜泰)在2021年作为国内首个自研的国产噁唑烷酮类抗生素获批上市。国产“超级抗生素”的落地打破了外资巨头长期的技术垄断,也成为医药行业的重要里程碑。
康替唑胺更突出的临床价值,在于其对传统药物临床痛点的突破。世卫组织(WHO)指出,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威胁,若不采取行动,预计到2050年抗菌药耐药性将导致全球1000万人死亡,超过癌症。而在针对耐药细菌的“超级抗生素”领域,现有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因肾毒性、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临床使用受限,医界对更安全、有效的新型抗菌药存在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
光大证券指出,一些临床研究证实在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方面,康替唑胺体现出相较目前主流“超级抗生素”利奈唑胺更出色的安全性和疗效稳定性。而骨髓抑制是噁唑烷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康替唑胺的安全性优势为其打开了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场景。
尽管如此,自2021年获批上市以来,康替唑胺的市场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司半年报披露,2025年上半年该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696.98万元,同比增长10.26%,已覆盖全国580家医院,实现正式准入及批量临采医院180家。相较于利奈唑胺年超20亿元的年销售额,康替唑胺作为后发创新药,市场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不仅限于这一个产品,盟科药业的在研管线同样具备高商业化潜力。MRX-4是康替唑胺的水溶性前药,其注射剂型解决了口服制剂无法覆盖重症感染患者的局限,有望与口服制剂形成协同效应,用于治疗复杂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注射用MRX-4已获得NDA受理,其序贯康替唑胺片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已获准在中国及海外超20个国家开展。而另一针对“超级细菌”的注射用多黏菌素类药物MRX-8中国Ⅰ期临床试验顺利完成,新型苯并硼唑类抗生素MRX-5也处于临床阶段,两类药物均瞄准耐药菌感染治疗的未满足需求,市场空间广阔。尤其是MRX-5已获得FDA孤儿药认证,海外临床试验若顺利完成,有望显著提升公司价值。
定增突破商业化与资金瓶颈,筑牢“抗生素第一股”地位
一边是已上市产品潜力巨大但放量节奏缓慢,另一边是在研产品加速迈向商业化阶段,如何将出色的临床价值充分转化为市场优势,是盟科药业接下来实现业务突破的关键。此次以定增引入海鲸药业,正是上市公司优化治理结构,突破商业化与资金瓶颈的关键举措。
回顾过去盟科药业经营管理情况。自2022年上市以来,盟科药业始终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市场观点认为,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使得公司战略决策周期长、执行效率低,在商业化推进等关键事项上难以形成合力。而更为紧迫的是资金压力对研发的制约,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达3.69亿元及1.16亿元,分别是当期营收的2.83倍及1.74倍,高研发投入加大了公司的资金压力,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负债率已达59.45%。在此背景下,海鲸药业的入主成为破解困局的关键。
作为产业投资人,海鲸药业的业务布局与盟科药业形成互补。公开资料显示,海鲸药业聚焦制剂业务,拥有40个制剂药品注册批件、5个原料药生产批件,覆盖维生素及呼吸领域产品,其中在维生素D2处方药领域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在药学研究与CDMO领域,海鲸药业也有深厚积累,子公司艾格生物已为超过100家企业提供200余项研发服务。而盟科药业此前全部产品均委托代工,生产与研发委外成本较高,海鲸药业的产能与技术支撑将显著降低其生产成本。
此次定增落地同期,双方的战略合作也已明确多维度协同路径。具体而言,在产品商业化层面,双方将结合各省份具体市场情况,充分利用好公司现有已入院市场及战略投资者多年储备的大量商业化渠道资源,不仅将加速康替唑胺终端渗透率的提升,更有望为上市公司后续产品的市场开拓提供有力支撑。公司指出,若资源整合顺利,2026年至2028年产品销售收入目标将分别达2.60亿元、3.88亿元和6.00亿元,较2024年实现数倍增长。
此外,海鲸药业长期专注于原料药开发等业务,其在化学原料药的路线设计、工艺优化及生产规模扩大等方面积累的成熟经验,能帮助盟科药业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与此同时,10.33亿元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研发持续投入与补充营运资金,使公司账面现金储备增至15亿元,不仅能保障在研管线顺利推进,更能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
从行业视角看,此次合作恰逢抗菌药市场升级窗口期。随着耐药菌感染问题日益严峻,国家对抗感染创新药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而盟科药业的产品管线与海鲸药业的产业能力结合,有望在细分赛道建立竞争壁垒。随着定增落地,双方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多个层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公司“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闭环也将形成,估值体系将从纯研发型药企向“研发+生产+商业化”转型,价值重估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