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CPI仍处低位,但核心通胀持续回升,PPI降幅收窄显示工业需求边际改善。
具体来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下降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继续持平;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年内CPI当月同比有望转正,PPI同比仍处在改善阶段。
核心CPI,19个月首次破1%
9月份,CPI同比下降0.3%,比上月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分析师刘星辰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CPI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主要受非食品价格驱动。一是金价上涨带动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涨幅继续扩大;二是在扩内需、整治低价竞争背景下,家用器具、通信工具价格继续改善。
这一带动因素也从核心CPI走势得到体现。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介绍9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为近19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同样连续五个月涨幅扩大的是其中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该指标9月份上涨1.8%,高于整体。
工业消费品中,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分别上涨42.1%和33.6%,家用器具、家庭日用杂品和通信工具价格分别上涨5.5%、3.2%和1.5%,涨幅均有扩大。服务价格涨幅较为稳定。
两大因素拖累CPI同比低位运行
对于9月份CPI同比仍为下降,董莉娟分析,主要是翘尾影响所致。翘尾影响CPI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价格是影响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9月份,食品价格下降4.4%,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鲜菜和鸡蛋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7.0%、13.7%、13.5%。
特别是食品价格受猪肉价格走势拖累较大。8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全国平均猪粮比价跌至6∶1以下、触发三级预警,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目前,该指标仍处于三级预警区间。9月中旬以来,猪肉价格进一步下行。
国金证券研报认为,短期来看,生猪价格仍有下降空间,近期行业产能在政策调控和供给压力下已经有所减少,同时行业价格已经跌破完全成本线,预计整体亏损下行业产能去化,目前板块景气度底部企稳。
另外,9月份,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4.6%和0.8%,其中羊肉价格为连续下降44个月后首次转涨。国金证券研报认为,近期犊牛与活牛价格已经出现上涨,预计新一轮肉牛周期有望开启。这将对CPI形成支撑。
刘星辰判断,考虑到高基数影响逐步消退,年内CPI当月同比有望转正。
反内卷带动相关行业价格改善态势或持续
9月份,PPI环比持平,同比降幅继续收窄。反内卷带动相关行业价格改善。董莉娟表示,从环比看,供需结构改善带动部分行业价格明显企稳。煤炭加工价格环比上涨3.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2.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0.2%,均连续两个月上涨,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分别下降0.4%和0.2%,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0.6个和0.3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部分行业产能治理成效显现,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价格同比降幅收窄。煤炭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8.3个、3.4个、3.0个、2.4个、0.5个和0.4个百分点,上述6个行业对PPI同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减少约0.34个百分点。
刘星辰表示,PPI同比表现略好于市场预期。PPI同比降幅改善,除了与上年高基数影响消退有关,也源于在国内整治市场无序竞争、加强产能治理的政策导向下,煤炭、钢铁、光伏等部分行业价格企稳,8月以来PPI环比连续两个月持平,结束前期持续下跌局面。从趋势来看,预计PPI同比仍处在改善阶段。
9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提出在保护经营者自主定价权的前提下,采取调研评估行业平均成本、提供定价参考、加强价格监管、规范招投标行为等措施,引导经营者共同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秩序。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认为,本轮“反内卷”政策有望提升工业产能利用率和推动再通胀,有助于持续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回稳向好,稳定社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