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尽管秋雨连绵,但西安旅游热度不减,全市共接待游客2007.75万人次,游客总花费199.59亿元,可比口径分别增长0.12%和1.32%。西安也位列多个旅游平台国内热门长途游目的地榜单前茅。
在表现一贯稳健的同时,古都也在持续“上新”:增加上下城墙的“出入口”数量,带动环城墙商圈火爆异常;以“票根”为媒介,串联起多重消费业态;培育“首店经济”,满足青年群体的消费需求。透过这些细小的截面,可以窥见西安文旅市场热腾腾的烟火气,感受到假日经济的新活力。
“出入口经济”:“微创新”带来新体验
张昭在西安城墙下小南门早市经营着一家小吃店,这些天来忙得“脚不沾地”。“小南门出入口开放以后,游客在城墙上望见咱这热闹的早市,就直接走下城墙来吃饭了。客流量越来越大,我的生意比过去好多了!”
西安城墙全长13.74公里,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也是西安的标志性景区。过去,由于登城门的点位较少,游客大多在永宁门等点位上下城墙,使得客流高度集中于少数区域,造成环城墙各景点和特色街区客流不均,呈现冷热分化的局面。
今年以来,西安城墙将17处登城门点位全部开放,游客无论身处哪个方位,都能就近上下城墙。一子落地,满盘皆活。
“17处出入口像一条纽带,串联起碑林博物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永兴坊非遗街区等多个参观点。”西安城墙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哲文说。
旅游体验更为便捷的同时,城墙正与周边的景区、商场、公园等形成互动,客流被导入不同区域,形成客流外溢效应。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前7天,西安城墙景区共接待游客27.31万人次,其中新开登门点接待3.38万人次。今年5月以来,西安城墙新开的6处登门点已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在“出入口经济”带动下,环城墙商圈也在快速崛起。
“首店经济”:情绪消费愈发火热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近年来,许多知名品牌将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首店开在西安,“首店经济”正在成为西安消费市场的新亮点。
2025年以来,西安客流量最大的商场西安赛格国际中心共引进轻餐饮、潮玩、女装等行业的近50家首店,其中80%是西北地区首店。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这里30多家轻餐饮首店基本家家排队,带动整个楼层客流量翻了近4倍。
西安赛格国际中心招商运营总监王玺同介绍,有的首店将钟楼、城墙等元素融入T恤衫,有的品牌则邀请明星艺人担任“一日店长”,“我们希望通过引进首店营造出这样的消费场景,即这里不只是购物中心,而是一个社交平台,可以提供更多体验场景、情感链接和IP内容。”
据赢商大数据初步统计,2025年上半年,西安引进各类首店110家,举办首发活动55场,区域首店占比持续提升,高能级首店吸附力愈发强劲。
热潮仍在涌动。“首店经济”衍生的多元体验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客流。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西安10个重点商贸综合体累计客流量为616.58万人次,销售额为9.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2%和8.9%。
“票根经济”:串起多元消费场景
10月3日,位于西安世博园内的西安千古情景区游客如织。“从早上7点半开园到晚上10点半,长假期间每天演出20场,创造了《西安千古情》单日演出场次新高。”西安千古情景区总经理杨艳兰说。
“跟着演艺游西安”,这是正在兴起的新时尚。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西安21台重点旅游演艺共演出1188场,接待游客95.2万人次。《无界长安》《赳赳大秦》《大唐女皇》接待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2.6%、51%和11.5%。
此外,西安的“赛事经济”“演唱会经济”持续火爆,世界男排联赛、U23男足亚洲杯预选赛等先后登场,演唱会也是全年不断线。借此东风,西安不断延长消费链条,以“票根”为媒介,串联起演艺、赛事、旅游、住宿、餐饮等多元消费场景,“一张票玩转一座城”成为现实。
今年以来,西安浐灞国际港联合旅游平台推出消费券、“西安票根大礼包”等优惠活动,投放数千万元福利,覆盖260家餐饮住宿企业和31家文旅体商户,推动“观演+消费”形成闭环,既让游客得实惠,也让市场更繁荣。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安浐灞国际港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12场,吸引观众20.36万人次,总花费3.452亿元,人均花费1695.19元。此外,客流量还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共享,带动钟鼓楼、大雁塔、秦始皇帝陵兵马俑等景区接待量提升。
“‘票根经济’让演艺成为带动区域消费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引擎。”西安浐灞国际港宣传文体局局长刘洋说,未来,文旅部门将在提升演出品质、转化“粉丝效应”、优化配套服务等方面发力,持续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