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汉芯城曾烨:数字化供应链驱动电子制造“效率革命” 已做好出海准备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王一鸣2025-09-30 09:15

证券时报记者 王一鸣

23年时间,作为创始人的曾烨带领云汉芯城走出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

9月30日,云汉芯城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曾烨和团队于行业的长期深耕终获回报。

谈及未来规划,曾烨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始终坚持“一切业务在线化、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优势,依托自主研发的B2B商城将业务做深做强做大,深度挖掘电子产业链的痛点,做好底层数据建设,将数据和技术相结合,以实现产业效率的提升、降低行业内交易总成本,推动中国电子产业流通领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瞄准电子元器件海量中长尾需求

2001年从郑州大学毕业后,曾烨便前往深圳从事电子元器件线下分销业务,并于2002年成立了云汉电子(云汉芯城前身)。

“云汉”二字出自诗经中的大雅,古文意为银河。“创立公司时我们正值年轻。当时就觉得这个寓意很好。”曾烨回忆23年前为公司取名时说。

长期的摸爬滚打令曾烨熟知行业痛点:上游原厂高度集中、下游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相对分散;上下游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大量中小批量需求面临搜寻成本高、采购价格贵、假货多、服务差等困境。

“在传统线下分销时期,5000元和50万元订单,分销商内部从销售、采购、物流等流程相同,但流程走完后会发现5000元订单会亏钱,所以行业没人愿意服务小而散的客户需求。但通过与产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就能以低成本为海量中长尾需求提供供应链服务。”他进一步解释说。

2010年,时值互联网电商潮起,嗅到商机的曾烨决定投身其中并谋求转型。短暂筹备酝酿后,2011年,云汉芯城线上商城正式上线,重点面向海量中长尾订单需求,并着力解决“供应链冗长、服务标准缺失”等行业痛点,公司规模亦逐步扩大。

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曾烨的记忆中,2016年是一段充满挑战的岁月。当时,平台在用户服务与市场拓展上的持续投入,带来了不小的经营压力;又逢资本市场遇冷,实现自我“造血”成为生存与发展的唯一路径。正是这份在挑战中的坚持,淬炼出企业的内在韧性。凭借深厚的客户信任与优质体验,云汉芯城逆势而上,在2017年底迎来转折,在线销售额突破10亿元并实现盈利,奠定了行业优势地位。

2022年,根据国际电子商情发布的“中国本土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营收排名”,公司排名第15位,系上榜的企业中排名第一的线上分销企业。同年,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

1.jpg(图为云汉芯城官方网页)

如今,云汉芯城上游联接超过4200家电子元器件供应商,每日可售元器件SKU(库存量单位)达到2799.24万。下游服务15.89万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平台不仅为下游提供高效、专业的一站式供应链服务,还延伸至产品技术方案设计、PCBA生产制造服务、电子工程师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多个领域。

产业认知+数字化驱动品质与交付

能在一众垂直电商中脱颖而出,云汉芯城凭的是什么?

在曾烨看来,做好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要有对于数据强大的获取收集和分析能力。互联网背后的底层逻辑来自于数字化,商品和消费行为都是数字。唯有实现数字化,然后在线化,才能提升对于数据的收集效率,从而有效地分析建模,最终实现对业务的指导作用。

“其次,对产业的深刻认知同样重要,一个细微的认知差距可能就会卡住一个商业模式。有不少深谙互联网的玩家想进入这个赛道,但还是缺乏对产业的理解。”他说。

但光理解远远不够。自喻“骨灰级玩家”的曾烨不在意同行有没有投入或投入多少。“要心无旁骛地深耕行业。要有在1公分宽度中下沉到10公里深度的决心”是他常挂在嘴边的金句。

“以质检为例,我们定下目标,不让一片假货、翻新货从云汉流出。为此,公司自2018年起对每个芯片的参数结构化,为避免出错,我们用大量人工来检查参数,从塔尖产品往下一步步做,至今已建立起了百万级的黄金样品数据库。光这一项投入,行业新进入者如果要做,将是极大的损耗。而且产出是延后的,这些工作没有信仰很难坚持下去。”曾烨谈道。

目前,公司子公司深圳汉云已拥有CNAS认证的电子元器件检测实验室。同时,依托于百万黄金样品库,通过上线开盖检查、AI智能比对识别、X-ray检测等关键质检项目,云汉实现质检能力全品类高比例覆盖,年质检单数快速增长至22.39万单,确保了供应品质。

守得云开见月明。正是这种“不计短期回报求深度”的信仰,令公司获得了良好的口碑,2024年底累计订单数已超375万单。“在云汉,小订单也能享受大订单的价格和服务。而高标准、体系化的品质保障能力让我们不再担心假货和翻新。从效率角度,这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交付速度是仅次于质量的考量指标。这些均是我们选择云汉的重要原因。”一位中小电子制造企业采购经理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2.jpg

(图为云汉芯城海量现货在库)

据介绍,在仓储物流服务场景中,云汉芯城以数据服务能力为基础,面向合作伙伴提供SRM供应商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化对接,与供应商在物料、订单、发货、财务等各方面进行数字化协同管理,帮助供应商提升运营效率。基于数字化仓储能力的“云仓”服务,实现了进口货物最快1小时通关、3小时到仓、现货2小时发货的交付体验。

目前,公司还重点关注并持续开发面向协同制造、智能仓储、连通下游柔性生产的数字化系统,在数据化、智能化方面拓展自身服务领域。

将跟随中国电子制造业出海

回看本次IPO,云汉芯城共募集资金4.4亿元,将进一步加强在数据化和智能化等方面的能力。公司认为,投向的“大数据中心及元器件交易平台升级项目”和“电子产业协同制造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将有助于公司对原有线上商城升级,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效率,以增强客户体验。“智能共享仓储建设项目”则能够为公司主营业务提供基础设施支持,加大仓储容量和周转能力、提高仓储作业效率,以及时响应客户。

海阔凭鱼跃。面对国内近2万亿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市场,曾烨认为,市场空间很大,相较于传统大型分销商服务大客户群体为主,现阶段云汉的主战场仍专注于“小、散、临、急”。“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伴随着客户的需求而不断衍生。当然,随着公司体量的扩大、供应能力的加强,基于过往对云汉品牌的信任,客户大批量的订单就出现了,这其实也是公司能力不断累积的结果。”他说。

从产业趋势看,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并购史,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同样如此,例如全球头部企业大联大(WPG)自2005年成立以来,通过控股平台整合世平、品佳、诠鼎、友尚四大集团,构建起覆盖全球75个据点、代理超250家供应商的分销网络。在A股市场,芯片分销领域近年来亦不乏并购案例。

如何看待行业并购趋势,云汉芯城未来有着怎样的规划?“行业的大规模并购是符合商业逻辑的。规模越大,就能更好地与上游芯片设计原厂进行谈判。国内的产业也一定会走这条路。对此我们也有规划,但前提是并购对象与公司现有的流量和资源要形成合力,而不仅仅是财务上的增益。”曾烨向证券时报记者分析称。

同时,他指出,美国的供应链企业会跟上本土企业的全球化步伐,随着中国电子制造业出海,中国的供应链企业也必然会融入全球市场。“2023年我们在新加坡成立了海外运营中心,就是为‘走出去’做准备。云汉的模式在国内已得到验证,我们计划将这一成功经验延伸至海外,持续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供应链服务。”

责任编辑: 陈英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