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穹窿山遥思孙子和《孙子兵法》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黄家章2025-09-29 23:21

上月,我与陈强、罗永新、张铁军、黎珏辰和姚雪超等诸君,专程到苏州进行主题为“信仰之旅”游学。其间,我与姚雪超老师等到张家港参访上市公司富淼科技,次日上午回到苏州,即到穹窿山登山,目标之一是去参访《孙子兵法》的诞生地。

穹窿山是集政治、军事、宗教、文化资源于一身的5A级旅游景区,位于苏州市西郊,主峰笠帽峰海拔341.7米,不甚高,却已是苏州境内最高峰,人文与自然交融为一体,素有“吴中之巅”的美誉。

我们沿着因乾隆六次登顶而得名的乾隆御道登山,直达座落在三茅峰的上真观,欣赏这座始建于汉平帝时期的中国道教的重要建筑,偌大的观内,参观者也就寥寥的十多人,我上到钟楼,扫码付费敲响了古铜钟,出钟楼,赫然看到头上的太阳,围绕着一轮又一轮的明晃晃的彩色光环……在山顶的望湖园,如乾隆六下江南时那般眺望太湖,体验了那种移步换景的观感。

中午将近,为不耽误下午参访玄妙观之约,我加快脚步下山,向山腰中的孙武苑走去……

我“认识”孙武,是从小学时期阅读的连环画中开始的。他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春秋末期齐国人,生于军事世家,青年时为避齐国内乱,南下移民吴国,隐居在郊外山野即今天的穹窿山,潜心研究兵法,著兵法十三篇,被后人尊为《孙子兵法》。后经伍子胥举荐,他携所著兵法晋见吴王阖闾,后者为验证他的统兵能力,让他带领180名宫女演练阵法,他即在吴宫教宫女习战,三令五申后,立斩不听军令的两位吴王宠妃,并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理回绝了吴王的说情。他通过训练宫女,展现出卓越的军事管理才能,被拜为将军。他其后辅佐吴王,与伍子胥合力治军,在公元前506年,指挥三万吴军千里奇袭,大败二十万楚军,五战五捷,攻破楚国郢都,几乎灭亡楚国,成为其军事思想的完美体现。夫差继位吴王后,晚年的孙武即重返早年隐居地,修订自著的兵法,卒于吴国。他能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等并称为“子”,充分证明了他是中国历史的顶流人物之一。

孙武苑位于穹窿山腹地的茅蓬坞,环境清雅幽静,参天古木处处苍翠,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极高,走入其中,令人心旷神怡。苑内以场景再现的方式,再现了当年孙武隐居在此撰写兵法的场景,茅屋内配有弓箭、剑戟、军事作战图等物品,摆放着矮案、床、蓑衣、锄头等物。

场景再现毕竟是一种初步且直观的历史回忆,可看点不多。对于孙子及其兵法,最值遥思的,是他的兵法思想体系及其思想要义。在苑里,更多吸引我驻足赏读的,是在呈回字形的兵法碑廊,嵌在墙上的数十块黑色大理石,刻着《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和一帧孙武的线刻画像。世人多知孙子论述的是如何争取做到百战百胜之术,却不甚重视他所论的百战百胜之上的兵道:“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较之于将士们在战争中百战百胜,成熟的政治家或军事家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胜,才是战争中的最上乘境界。可见兵圣念兹在兹的,始终是以战止战,开辟出和平的大道,绝不是掀起一场又一场生灵涂炭、仇恨恩怨、永无休止的战争。

微信图片_20250929220624_4_289.jpg

(孙武苑内,铭刻着多种文字的孙子名言:“不战而屈人之兵。”黄家章 摄)

从孙子的冷兵器时代进入到工业革命后的热兵器时代,经历过炮火连天大战争的智者,更深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不是夸张虚饰语,更会倍加珍惜和平,典型例子之一是,晚年的刘伯承元帅,拒看任何军事战争影片。邓小平晚年主政,敏锐地提出和把握到了和平发展的主题,判断出世界处于和平发展的年代,决定“百万大裁军”,随后推出改革开放的宏大策略,一判断一决定加一策略,直接把中国这列古老、沉重而又最庞大的列车,导引上了二十世纪后二十年跟上世界和平发展节拍的时代正轨,改革开放40多年,是中国漫长历史中持续最长的和平发展时期。至今,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瞩目的第二大经济体,国人因此变得更有自信更有活力,生活奔向了小康。很显然,和平是最大的福音,发展是最大的善,发展的前提是和平,唯有和平才能发展,不折腾才能大发展,这是邓小平理论留给我们的最好启示。邓小平理论中和平发展思想的智慧内核,当然也容纳了孙子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智慧。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人类发明核子武器后,现代战争的成本变得前所未有地高昂,潜在的核战争风险及其不可收拾的后果,更是任何国家与国民都难以承受的,如果大规模的核战争爆发,足以使侥幸生存的极为稀少的人类后代,断崖式地坠入到比石器时代更悲催的境地。

我们登穹窿山,更明晓山不在高、有仙有巨人者则名的道理。孙子是巨人,孙子兵法是经典,我们来此,是来感受、来温故求知新,来为和平祈祷。如果我的人生只能有一个选择,那我就选择做一个和平主义者。斯地斯时,遥思追怀孙子,不仅在于他用笔墨阐述了系统的古典兵法体系,更在于他的兵法蕴含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和平思想。和平的意义超越一切战争,以战止战,任何战争的终极目标都是和平,战争是寻常义,和平是究竟义,和平是可以长期实现和持续的,孙子在冷兵器时代就鲜明地预见这一点,他因此不朽,他的兵法因此不朽。

责任编辑: 王智佳
校对: 赵燕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