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低空经济成新质生产力“主战场” 需聚焦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等技术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陈雨康2025-09-28 19:25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低空经济新兴技术与产业发展对接会”9月27日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大响表示,低空经济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我国低空装备整机企业达1400家,在研吨级无人机近30款,eVTOL近70种,但通用航空器数量仅为美国的2%。未来五年需聚焦新能源动力系统、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等“卡脖子”技术,构建“全链条安全观”,推动应急救援、民生服务等场景优先落地。

本次对接会集中释放低空经济领域标志性成果。在规则体系建设上,《杭州市低空飞行共同约定(暂行)》正式发布,该约定将为低空飞行安全、有序开展提供重要指引,填补低空经济领域自主规则空白。

作为全国唯一承担低空“3+1”试点示范任务的城市,杭州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探索成果成为本次大会焦点。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褚烨在致辞中介绍,目前杭州已集聚400余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形成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产业产值突破329亿元,同比增长26.54%;2025年上半年低空飞行量超100万架次,“低空+高铁”“低空+医疗”“低空+配送”等创新应用持续落地,为城市效率提升与民生服务升级注入新动能。

区域协同层面,“数贸会低空场景创新服务协同网络”同步发起,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10地低空公司代表共同参与启动,未来将通过资源共享、场景共建,逐步构建覆盖浙江、链接全国、辐射全球的低空经济协同发展格局。

《2025数智低空经济发展趋势前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会上发布。报告提到,当前,低空经济发展已进入“中国战略布局、全球竞合、区域突破”的关键阶段。在国内,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区域正在加快布局低空经济,逐步形成“需求牵引、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技术驱动”的发展态势。

浙江在低空经济领域具备独特优势。报告提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低空经济提供底层支撑,“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特征与海洋经济特色,催生了海岛物流、山区巡检、城市应用、智慧旅游等差异化需求。省内快递物流公司的云集,为建立“干—支—末”现代航空物流体系及催生大中型无人机研制的产业链和价值实现链,为打造战略型低空产业提供了急需。

责任编辑: 刘少叙
校对: 王锦程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