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超强台风“桦加沙” 明阳智能超1300台海上风机通过考验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李映泉2025-09-26 15:40

近日,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维持“超强”时间超过3天,巅峰期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被称为“2025年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国内海上风电设备龙头企业明阳智能(601615)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公司16种机型、超1300台海上风机直面本次超强台风挑战。

据悉,受“桦加沙”影响,广东、海南、广西等中国南海海域在运的1345台明阳海上风电机组均直接或间接受到波及,其中包括全球已经投运的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风电机组“三峡引领号”和全球首台风渔融合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明阳智能称,上述机组直面台风“桦加沙”,并平稳通过台风考验,没有因台风出现设备受损等情况。

数据显示,“桦加沙”过境期间,广东揭阳、汕尾及惠州区域最大风速达50m/s。在此区域内,共计超过400台明阳海上风电机组受到台风波及。最终,明阳机组成功抵御住超强台风的冲击,以高可靠性能保障了风电场安全稳定。

据明阳智能介绍,位于阳江海域的全球已经投运的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在设计中创新性地采用了单点系泊系统,可使风机在锚链牵引和翼型塔筒提供的气动升力共同作用下,像风向标一样随台风方向进行360°自适应偏航,始终使风轮精准对正来风方向。这一设计不仅巧妙地化解了台风带来的巨大载荷,更使支撑结构的极限载荷显著降低了40%,保证了其在台风中的安全性与运行稳定性。

而同样位于阳江海域的“明渔一号”也平稳屹立在台风中。“明渔一号”采用50年一遇的设计环境条件,综合考虑海洋工程、渔业养殖等多专业设计理念,对网箱结构及网衣系统进行合理加强设计,并减少台风工况下的养殖容积损失,有效保障了装备的安全和养殖鱼的安全,最高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影响。

据介绍,早在2007年,明阳智能研制的全球首台抗台风型1.5兆瓦风电机组就已在广东湛江徐闻投运,此后持续领航抗台风风机发展。2016年,MySE3.0兆瓦抗台风型海上风机在珠海桂山海上示范风电场投运,次年即经历17级强台风“天鸽”、12级强台风“帕卡”的正面冲击,在68.5m/s的极限风速考验下依然可靠稳定运行;2021年,由明阳智能研发设计的全球首台抗台风漂浮式风机“三峡引领号”成功并网;2023年,“海油观澜号”开启了水深超百米、离岸距离超百公里的捕风、抗台风征程;2024年9月,全球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风机“明阳天成号”直面超强台风“摩羯”的挑战。

在长达十八年的抗台风实践中,明阳智能持续革新抗台风技术与策略。基于30款机型、40次台风、100个风场的测试数据修正,针对台风过境风场的全过程,公司形成了全耦合高精度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平台,不断优化抗台风型风机的结构性能,提高结构安全性与抗台风能力。

与此同时,明阳突破了传统的“被动防御”模式,不断将台风“无人区”转变为风电开发的“富集地”。通过暴风算法与机器学习预测风速变化,精准识别风能特性,并在安全载荷范围内动态优化功率与转速设定,实现台风能量的高效捕获,显著提升发电效益。

在本次“桦加沙”来临之前,明阳智能于今年3月就启动了年度抗台风专项准备工作。“桦加沙”形成后,明阳智能迅速召开抗台风专项启动会议,全面启动应急预案,针对台风区域涉及到的16种海上机型制定“一机一策” 专项方案,确保抗台风过程万无一失。同时,分区域成立沿海抗台风工作小组,工程运维相关负责人及技术团队在台风登陆前48小时全部抵达项目现场,进行抗台风预准备工作完成情况核查,确认风机抗台风功能均可有效执行。

在监测预警方面,明阳智能采用自主研发的“先知”智能调度管理系统,监测范围覆盖全部海上项目的工况及对应机组状态,重点对转动及传动系统、在建项目机组进行实时监控。基于实时监测及预警,各项目精准执行抗台风模式切换、机舱方位较准、桨角及叶轮姿态监管、安全预解缆等操作。通过跨部门协同,明阳智能再一次通过超强台风考验,确保了人员与设备安全。

责任编辑: 刘灿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