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突然出手。
受特斯拉CEO马斯克出手增持的消息刺激,特斯拉股价在周一美股盘前交易中直线拉升,一度暴涨超8%。据特斯拉提交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马斯克于9月12日共买入超250万股特斯拉股票。
与此同时,特斯拉的销量也传来利好信号。在中国市场,特斯拉最新推出的Model Y L车型销售火爆,据官网显示,目前预定Model Y L,交付时间已变成2025年11月。在欧洲市场,特斯拉德国工厂负责人公开表示,得益于“非常出色的销量数据”,德国工厂的电动汽车产量将进行上调,已上调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生产计划。
特斯拉暴涨
北京时间9月15日,美股盘前,特斯拉股价直线拉升,一度暴超8%,截至20:00,盘前涨幅达7.65%,报426.22美元/股。前一交易日,特斯拉股价大涨7.36%。
消息面上,马斯克于9月12日在公开市场购买了257万股特斯拉的普通股,价格介于372.370美元/股至396.540美元/股之间,价值约10亿美元。
有分析指出,种种迹象表明,马斯克愈发专注于特斯拉等公司的运营,这也缓解了市场对马斯克过度涉及政治的担忧。
Wedbush证券全球科技研究主管丹·艾夫斯表示,此次增持“对多头而言是一个巨大的信号,显示马斯克在加码他的特斯拉AI押注”。
当地时间9月12日,特斯拉董事长罗宾·丹霍姆(Robyn Denholm)表示,马斯克已“完成”政治服务,回归特斯拉公司。
在此之前,特斯拉董事会还向马斯克提出了一份全新的薪酬方案,潜在价值约1万亿美元,这是美国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高管薪酬方案。
根据协议,特斯拉董事会向马斯克授予最多4.237亿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调整后总股本的12%,将分12批次发放。要拿到这笔巨款,马斯克必须达成12组层层加码、环环相扣的目标。12批股票对应12组阶段目标,每完成一个阶段目标,马斯克即可获得约3531万股普通股。
在市值方面,第一个阶段,特斯拉市值需要从当时的1.1万亿美元左右推升至2万亿美元。随后,每解锁一个阶段,市值依次递增5000亿美元,直到第十阶段的6.5万亿美元。而最后两个阶段,则依次递增1万亿美元,最终将市值推至惊人的8.5万亿美元。
在运营方面,每个阶段激励的解锁还须同时达成至少一项运营目标,涵盖了汽车、FSD(完全自动驾驶)、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四大核心业务:
累计交付2000万辆特斯拉汽车(自首次交付之日算起)。
FSD活跃订阅用户达1000万(连续三个月日均)。
累计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自2025年9月3日起计算)。
100万辆Robotaxi投入商业化运营(连续三个月日均)。
特斯拉销量的积极信号
与此同时,特斯拉在中国、欧洲等地的销量均出现积极信号。
据媒体报道,在特斯拉官网上,目前预定最新推出的加长轴距版六座纯电SUV车型——Model Y L,显示的预计交付时间是11月份,这也就意味着10月份可供销售的Model Y L已经售罄,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只能购买11月份及之后生产的。Model Y L已于上月19日在国内市场率先上架销售,本月2日正式开始交付,有消息称在上周已交付了900辆,日均150辆。
回顾此前,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26.34万辆,同比下滑5.4%。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达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这意味着,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大幅跑输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盘。
据乘联分会数据,2025年8月,特斯拉在中国批发销量为83192辆,环比增长22.6%。
9月1日,特斯拉又打响“降价一枪”,将续航里程830公里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售价从26.95万元下调至25.95万元,该车型在8月12日才正式上架,半个多月时间就下调价格。降价带来的促销效应,或将对特斯拉中国销量形成一定提振。
在欧洲市场,特斯拉德国工厂负责人安德烈·蒂里希(André Thierig)公开表示,得益于“非常出色的销量数据”,特斯拉德国工厂的电动汽车产量将进行上调,已上调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生产计划。
安德烈表示,特斯拉工厂仍预计“其供应的所有市场都将传来积极信号”。
有分析指出,德国工厂的产量上调或许意味着,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销量下滑的趋势正出现改变。
在此之前,特斯拉在欧洲的销量已经跌入“谷底”。德国联邦机动车交通管理局数据显示,特斯拉8月在德国的新车注册量下降39%,今年前八个月注册量暴跌56%。此外,8月份特斯拉法国的注册量同比下降了47.3%,在瑞典,特斯拉注册量同比暴跌超84%,在丹麦特斯拉销量同比下降42%,在荷兰特斯拉销量同比下滑50%。
但在挪威和西班牙市场,特斯拉销量有所上涨。8月,特斯拉在挪威新车注册量增长21.3%,在西班牙市场,特斯拉8月销量从去年同期的549辆增至1435辆,增幅达161%。不过即便在这两个市场,特斯拉销量增幅也不及比亚迪。
责编:杨喻程
上版:汪云鹏
校对:李凌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