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透视】消费贷贴息政策 有望激活消费市场
来源:证券时报 2025-09-05 A007版作者:舒圣祥2025-09-05 06:47

9月1日起,一项惠及消费者的政策正式落地——财政部等四部门推出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让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在支付贷款利息时,能够直接享受财政资金补贴。目前,大部分银行都已做好准备,完成了系统开发,上线消费贷贴息功能。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基础性作用不言而喻,但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的提升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推出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旨在通过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市场繁荣。

消费贷贴息,就是个人从银行获得的消费贷款,由财政资金帮我们偿还部分利息。此次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约是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贴息对象聚焦真实消费行为,既包括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也覆盖汽车、养老、教育、文旅、家装、电子产品和医疗等重点领域的5万元以上消费,兼顾了普惠性与导向性。每人单家机构最高3000元的贴息额度,既能让消费者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也能有效防止套利行为。

对消费者而言,这一政策的利好作用显而易见。消费信贷成本降低,意味着同样金额的贷款,每月还款压力减轻;想要进行的消费计划,实施起来自然更轻松。而且,贴息资金直接抵扣利息,消费者无需额外申请,通过手机银行就能自主查询贴息金额,便捷的操作流程提升了政策获得感。通过财政贴息降低消费信贷成本,相当于为消费者“减负”,为市场“添薪”,有助于释放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激发潜在消费活力。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当消费意愿被激发,市场需求势必得到有效扩大。消费贷贴息政策,不仅减轻了消费者的利息负担,更传递出国家鼓励消费、提振经济的明确信号。不同于传统的发放消费券等方式,贴息政策通过市场化机制运作,借助商业银行成熟的信贷体系和风控能力,能够更精准识别真实消费需求,提高政策效率。不仅有利于消费者和生产企业,也有利于银行业,更有可能实现多方共赢。

当然,任何政策都需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如何确保贴息资金精准发放到真正有消费需求的居民手中,是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这需要金融机构加强对贷款用途的审核和监管,确保贷款资金确实用于消费领域。如何平衡风险控制与便利享受,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测和引导。此外,贴息政策势必增加财政支出,需合理评估政策的长期可持续性,以及对财政收支平衡的影响。

消费贷贴息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民生的关注,通过减轻居民消费负担,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消费者也需理性看待政策红利,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还款能力适度借贷,避免过度负债。贴息只是帮消费者节省了一部分需要归还的贷款利息,不可错误理解为免息贷款,更不可错误理解为贷款反而有利息可拿。

消费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新起点。消费贷贴息政策,有望激活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通过真金白银的补贴畅通经济循环。政策最终成效或许尚待观察,但其开创性的政策思维值得肯定。随着政策落地见效,更具活力的消费市场图景,值得期待。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