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佳股份联合芯禾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下称“芯禾机器人”)举办现场发布会,正式发布全球首创的粮面智能平粮机器人,标志着富佳股份从清洁家电领域迈向特种机器人的战略再下一城。
据了解,该款平粮机器人产品正在做量产准备工作,包括部件开模、机器人模拟实时场地的建设等。目前产线布局基本完成,产线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满足现有的订单,月产能达到1万台,一天约生产500台。
此前在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其中提到,要重点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包括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等。乘上政策东风,富佳股份不仅以技术突破直击粮食仓储行业痛点,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注入新动能。
解决粮食仓储行业多重痛点
一直以来,我国粮食仓储行业被“人工依赖度高、作业效率低、安全风险大、粮损成本高”四大难题所困扰。传统平粮作业需3—5人花费3—5天才能完成,且55岁以上工人占比居高不下,“用工荒”现象愈发严重,粉尘爆炸、粮堆坍塌等安全隐患频发,每年因仓储损耗的粮食多达数百万吨。
据悉,富佳股份联合芯禾机器人发布的智能平粮机器人以“多模态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为核心架构,融合激光雷达建模、多机路径规划等先进技术,成功攻克粮面动态沉陷补偿、大范围协同避障等技术难题,实现全流程无人化作业。该机器人适用于稻谷、玉米等各种粮种,行驶速度可达2m/s,续航时间超2小时,还能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平粮+巡检+检测+扦样”一体化操作。
芯禾机器人CEO肖霄在会上介绍,从实际应用数据来看,在中储粮北京昌平库的测试中,3—5台机器人1小时内完成1400㎡粗平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168倍,且实现粮食颗粒零破损,粮面高差控制在15cm以内,彻底消除粉尘爆炸等安全风险。
“这款平粮机器人不是简单的‘机器替代人工’,而是推动仓储行业从传统作业模式向智能管理转型的重要载体,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实际意义。”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原首席科学家曹阳指出,我国现有超百万个粮仓亟待升级,传统仓储模式在节粮减损、效率提升方面已难以满足需求,智能化装备是破局关键。
富佳股份董事会秘书陈昂良表示,传统人工平粮效率低、粉尘环境影响工人健康,而平粮机器人的推出源于对行业痛点的洞察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感,不仅能通过自动化、精准化作业提升仓储效率与管理水平,将人从危险繁重环境中解放,对行业智能化升级意义重大,也是富佳战略转型的坚实一步、守护“大国粮仓”的科技力量。
进军特种机器人打开增长空间
富佳股份表示,此次布局特种机器人赛道并非偶然,而是基于核心技术复用与产业协同的长远战略考量。资料显示,富佳股份深耕清洁小家电20余年,在智能控制、电机研发等方面经验丰富,具备机器人业务不可或缺的技术积累。
目前,富佳股份正构建“清洁家电+特种机器人”的“一体双翼”发展格局,二者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协同效应。
具体来看,在技术上,电机控制、智能感知等核心技术可实现共享与复用,降低研发成本,加速技术创新迭代;在生产制造环节,富佳股份可利用现有生产设备与工艺,快速实现特种机器人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原材料集中采购,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稳定性与成本控制能力。
在“一体双翼”发展战略之下,富佳股份切入特种机器人这一重要细分领域,为持续推进特种机器人研发生产,富佳股份出资设立芯禾机器人,专注粮仓用特种机器人研发。其中,LD05粮仓虫情检测预警设备已实现小批量出货,粮仓用特种机器人则处于样机开发测试阶段。在特种机器人领域,富佳股份还计划深耕智能仓储、智能农业、光伏清洁等细分市场。
作为服务机器人的重要细分领域,近年来,随着特种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成功的商业化运用,电力、消防、轨道交通等行业已经逐步释放对特种机器人的应用需求,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锐观咨询的数据,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含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738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850亿元。
长江证券机械与机器人行业联席首席分析师倪蕤表示,当前机器人产业正从工业场景向细分特种领域快速渗透,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迭代为特种机器人提供了感知、决策、控制等核心能力支撑,而粮库这类专业场景的智能化需求,将进一步推动机器人技术向“场景定制化”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政策助推机器人产业化
政策的催化是当前国产人形机器人的底层逻辑,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智慧农业建设。
此前,《“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2025年机器人产业营收年均增长超20%;国家一号文件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将粮仓智能化纳入农业现代化框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推动“安全粮库、绿色粮库、智慧粮库”建设,并出台《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为仓储智能化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近期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其中提到,要重点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包括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能力等。
政策持续出台,有望推动机器人产业化应用积极探索。方正证券研报认为,本次意见的发布体现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方向,那就是AI不再只是产业升级的工具,而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和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意见的发布有望加速智能机器人在多种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国内本体厂和核心零部件厂商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