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龙头寒武纪业绩出炉!
8月26日晚间,寒武纪披露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8.81亿元,同比大增4347.82%;实现净利10.38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5.3亿元。二级市场上,寒武纪自7月11日启动本轮行情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50%,总市值也从2190亿元攀升至5560亿元。
当晚,AI产业链多只大牛股也披露了中报业绩。其中,胜宏科技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366.89%,中际旭创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69.40%。二级市场上,今年以来,胜宏科技的股价涨幅超过426%,中际旭创的股价涨幅超过155%。
值得关注的是,26日A股收盘后,人工智能产业迎来了重磅利好政策。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目标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
寒武纪业绩暴增
AI芯片龙头寒武纪26日晚间披露了中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寒武纪的营收为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8亿元,同步扭亏,上年同期亏损5.3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2.50元/股,上年同期为-1.27元/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11亿元,上年同期为-6.31亿元。
其中,第二季度,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17.69亿元,同比增长4425.0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83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3.03亿元。从环比来看,业绩增长也较为迅速。第二季度,公司的营收环比一季度增长59%,净利环比一季度增长92%。
自成立以来,寒武纪一直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研发与技术创新。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应用于各类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终端设备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线包括云端产品线、边缘产品线、IP授权及软件。
寒武纪表示,2025年上半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凭借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核心优势,持续深化与大模型、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公司凭借卓越的产品适配能力和开放合作的务实态度,以技术合作促进应用落地,以应用落地拓展市场规模,营业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持续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多个重点行业规模化部署并通过了客户严苛环境的验证。
报告期内,寒武纪持续投入在大规模分布式训练软件平台的研发,迭代更新了DeepSpeed等业界主流生态分布式训练组件,降低新模型的适配周期。在大模型方面,训练软件平台进一步扩展了对DeepSeek系列、Qwen系列、Hunyuan系列模型的支持,重点优化了通信计算并行方面的性能,提高了混合专家模型训练的整体吞吐。
寒武纪称,公司在核心业务场景持续深耕,继早期实现大规模专家并行优化和单算子性能优化等关键突破后,近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显著降低通信延时并提升通信计算并行效率。以DeepSeek-R1-671B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推理性能提升显著,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在视觉内容生成领域,通过图优化、热点算子量化等技术手段,推理性能同样实现跃升,赢得客户认可。
在二级市场上,7月11日以来,寒武纪启动新一轮行情,其间股价涨幅超过150%,总市值从2190亿元攀升至556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截至6月30日,牛散章建平持有寒武纪608.63万股流通股,持股数量跟一季末相同。如果7月1日以来,章建平没有减持的话,其持股市值将超过80亿元,而一季末持股市值约38亿元。
算力大牛股业绩出炉
8月26日晚间,AI产业链大牛股胜宏科技、中际旭创也披露了中报业绩。
胜宏科技公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31亿元,同比增长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3亿元,同比增长366.89%;基本每股收益2.5元,同比增长371.70%。
胜宏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精准把握AI算力技术革新与数据中心升级浪潮带来的历史新机遇,占据全球PCB制造技术制高点,凭借研发技术优势、制造技术优势和品质技术优势,深耕细作国际头部大客户,快速落地AI算力、数据中心等领域的产品布局,实现大规模量产,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推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
中际旭创公告称,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7.89亿元,同比增长36.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95亿元,同比增长69.40%。报告期内,重点客户进一步增加资本开支加大算力基础设施领域投资,800G等高端光模块需求显著增长,并加速了光模块向1.6T及以上速率的技术迭代。得益于800G等高端产品出货比重的快速增加以及持续降本增效,公司营业收入、毛利率和净利润进一步得到提升。
浪潮信息26日晚也披露了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01.92亿元,同比增长90.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34.87%。2025年,公司持续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慧计算,在研发、生产、交付、服务模式等方面持续创新,各项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校对: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