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间的竞争早已突破单一行政区域的边界,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愈发凸显其重要性。
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到成渝、长江中游等新兴城市群,这些由多个城市联动形成的经济共同体,凭借资源整合、产业协同、功能互补的优势,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上市公司作为各城市群的“核心资产”,其作用愈发凸显。上市公司的品牌价值,更是衡量城市群企业品牌活力与实力的重要标尺。
从2017年第一个“中国品牌日”起,每日经济新闻就联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连续9年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以下简称“品牌价值榜”)。在该系列榜单基础上,“2025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城市榜TOP100”正式发布。
日前,基于该榜单,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从城市群维度切入,统计了全国六个主要城市群近四年上榜企业品牌价值变化,并对其中动态演变进行深度解读。
当前,城市群已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19个城市群承载了全国70%以上的人口,贡献了8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
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选取了主要城市群纳入比较,包括京津冀城市群(以下简称“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粤港澳”)、成渝城市群(以下简称“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以下简称“长江中游”)以及中原城市群(以下简称“中原”)。
数据显示,京津冀位居第一,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接近10万亿元;长三角首次超过粤港澳,两者分别位居第二、三名,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均突破8万亿元,差距仅为23.58亿元;成渝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保持万亿元体量,超过长江中游和中原之和。
在上榜企业数量方面,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位居前三,数量优势明显;长江中游高于成渝,两者均超过百家;中原位居末尾。
图片来源:品牌价值榜
值得关注的是,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的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占比分别达到30%、24%、24%,合计占比近八成。
图片来源:品牌价值榜
此外,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还列举了各城市群排名前三的城市。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城市群中,各城市在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层面存在量级差距,北京、深圳、上海、杭州、香港均超过万亿元,其余城市仅为千亿元或百亿元量级。此外,中原城市群没有一座城市超过千亿元。
图片来源:品牌价值榜
为何三大城市群能在上市公司品牌价值维度展现出如此显著的领先优势?
对此,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市市场学会会长蒋青云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依托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已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
图片来源:品牌价值榜
“京津冀的核心优势在于技术创新,这主要源于北京的独特禀赋。”他进一步分析,“事实上,北京的竞争力不仅源于央企的集聚效应,也得益于中关村等互联网产业发源地的培育作用——依托人才高度集中的智力支撑,以及金融、互联网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成功孕育出京东、百度等代表性科技企业”。
图片来源:品牌价值榜
相较于京津冀,长三角的突出优势则体现在商业创新能力的领先,集聚了阿里巴巴、拼多多、网易等一批以商业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互联网上市公司。
在蒋青云看来,长三角凭借供应链一体化的成熟体系和扎实的工业制造基础,实现了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共进,形成了多元产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图片来源:品牌价值榜
蒋青云认为,粤港澳的竞争力集中体现于产品创新,尤其在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领域表现突出。“改革开放初期,借助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产业转移契机,广东深圳等城市逐步构建起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如今,这一优势已进阶至技术创新层面。”
2022年至2025年,六个主要城市群的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均出现上涨。
在增量方面,京津冀位居第一,达到26646.14亿元,长三角和粤港澳分别位居第二、三位;在增幅方面,京津冀依旧位居首位,成渝以34.51%的增速位居第二,中原略高于长三角位居第三。
图片来源:品牌价值榜
从上榜企业数量来看,粤港澳、成渝、长三角均实现增长,分别达到21家、16家、14家;京津冀、长江中游、中原的上榜企业数量出现下降。值得一提的是,成渝上榜企业数量的增幅达到14.95%,位居第一。
图片来源:品牌价值榜
事实上,从行业角度来看,饮料行业为成渝提供了增量的基本盘——近4年贡献了1170亿元,主要依靠川酒上市公司五粮液(SZ000858)和泸州老窖(SZ000568)。同时,装备、汽车等行业的贡献也较高,其主要受益于通威股份(SH600438)的光伏技术突破与长安汽车(SZ000625)的新能源转型。
图片来源:品牌价值榜
蒋青云认为,成都与重庆作为成渝地区的核心城市,发展模式呈现显著的差异化特征:成都以休闲娱乐、时尚都市的鲜明形象为标签,而重庆则凭借交通枢纽优势,吸引众多国有及民营企业在此布局区域总部。“这意味着,成渝在化工材料、制药、零售消费品等传统产业领域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同时拥有承接沿海城市产业转移的潜力。”
此外,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表现相对平缓,不仅品牌价值增幅较低,上榜企业数量亦呈下滑趋势。
蒋青云分析,武汉原有的交通优势因高铁与高速公路的普及被其他城市逐步追平,加之其产业结构偏传统、新兴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迟缓,且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协同联动不足,缺乏紧密的竞争合作关系,这些因素共同制约了其在城市群中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