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我因为观察与思考古今中外尤其是现代游学,阅读与思考的履迹,从摩西出埃及记到孔子周游列国,到马可·波罗游记、徐霞客游记,再到梁启超、刘再复等人的游记。其中,我思考到了一个假设性的关键问题:假如徐霞客活在今天,他会去哪里?他的新游记会写什么?
我直觉给出的答案,简洁又明了:周游中国,更要周游世界。
为了验证这个答案,7月6日,我向腾讯元宝询问了以下问题:请问在全球旅游者中,有谁已经跑遍当今世界所有国家的?他是谁?或者他们是谁?他们具体的旅游经历是怎样的?
腾讯元宝很快给了一个回复:截至2025年,全球仅有约400人成功游历联合国承认的全部195个主权国家(若含部分争议地区可达197个)。
接着是列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性人物及其具体经历,包括:芬兰的罗里·维尔塔宁(Rauli Virtanen),1988年完成(当时联合国成员国仅170个),是全球首位公认的“全国家旅行者”,他以战地记者身份深入非洲、中东冲突区,依赖外交渠道获取签证,穿越冷战铁幕下的封锁地区,坚持深度文化互动,拒绝“打卡式旅行”。巴西黑人罗布森·杰苏斯(Robson Jesus)在2年零42天游历196国,是最快吉尼斯纪录保持者(2024年认证),被称为刷新极限的极速旅行家,他的策略包括凭黑人身份进入索马里等战乱国。中国鞍山的贲乐华,在11年(2012—2023)里,与妻子自驾游遍197国,横跨欧亚非美,总里程25万公里,被誉为“中国环球自驾第一人”,等等。
这是一份来自AI的答案。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是,一位中山大学的校友,不期而遇地携着一本我前所未见的奇书,另一份来自人间的答案,在同月24日,从天而降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那天中午,在华为已工作20年、刚退休的李英羽师妹,准备就她写华为的专著(《华为三十年: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化》),给中山大学深圳校友读书会做一次讲座,为此和我与黄晓春、李志星、廖丹等几位校友餐聚。饭已经开始吃了,又来了一位校友,通过彼此自我介绍,原来他是和我同年考进中山大学就读本科、在地理系毕业的陈惠根校友,是深圳某国企集团董事。当他拿出他的大作——《没有陌生人的世界——环球226个国家和地区实录》(华夏文学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赠送给我时,很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心里瞬间甚至对他有一种惊为天人之感,因为他就是我眼前的一个踏足了全球各国和多个地区的活生生的中国旅行者。我当即在餐桌前翻看该书多页,脱口而出说道:这是一本现代徐霞客游记啊,点赞!
这是在我过去20年的阅读时段中,一本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书,深深地打动了我。阅读后,我也看到了陈惠根游记和徐霞客游记的同与异:
同之处在于,他们两人虽活在不同的时空,都是活在自己的时代里,勇于挑战自我、勇于走出自己路的勇者,也都走出了自己的成功路,并用游记来记录下了各自相应的过程与成功。他们都是善读无字书,也善写有字游记的一流高手。
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游记版图不同,受时代认知与交通的局限,徐霞客当年所走的线路局限在国内,数据显示,他一生的游历范围,分布在今天的21个省区市(相当于当今中国两岸四地区域中的近三分之二)域内。得益于改革开放时代所带来的和平红利与发展红利,陈惠根的旅行走出了国门,走遍了世界各国,这在改革开放之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二是所花时间不同,徐霞客在中国的旅行,分两个阶段,共持续了34年。陈惠根自1994年首次前往希腊,历经25年,通过分时段的环球旅行,足迹遍及全球22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南极和北极),领略了各国人文风情,也以全球视野零距离地考察和思考各个国家曾有的发展历程,极富现代感。三是游记内容不同,陈惠根的游记,有更多的图片佐证,图文并茂,简短的文字记述则起到了主题提炼的作用。徐霞客的游记则是文字记录,后来出版者能配上地图乃至白描插图,已是很不错的版本。
总的来说,后浪胜前浪,是正常的规律。陈惠根是个有心人,这从他的游记中,就可明显看到,自中山大学毕业后,他很自觉地将个人的专业与兴趣爱好、职业与自己的人生之旅目标密切结合起来,走出了自己环球旅行的路,拍出写出了自己的图文游记。
我和惠根认识后,彼此都有相见恨晚之感。在认识后的头4天,他和我在一起吃了两顿正餐,听了一场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座,掼蛋一次,其间进行了多次以全球旅行为主题的对话交流,内容包括:现在是否仍有条件进行走遍全球各国的环球旅行、相应费用等。通过交流,我受益匪浅,惠根还气定神闲地直接将我的军:你也可以开始环球旅行啊,你一定行。哈哈,对此,我说了我当下的答案和理由,具体的,在这里,就先不公开了。惠根知,我知,就好。
我对他说,你和你的经历是一个很好的IP,可惜以往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多——尤其在今天的读图时代、视频时代,以后如果能够进一步推广,影响更多的旅行爱好者,那对于他们尤其是现在和未来的旅行家,都是一项很好的事。
我还向他问道:你下一个旅行目标在哪里?他说,当年签订尼布楚条约的尼布楚。我当即明白,他是大小国家大中城市和著名旅游胜地大多走过了,现在想去的,就是很小众的地方。他还邀我一同前往,并建议为我加上海参崴和北方四岛,这就颇有一些吸引力。未来的旅行,一切皆有可能,不要排除任何的可行性,他和我,都是这样认为的。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