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来袭,广州市气象部门预测7月均温29.1~29.5°C、8月28.8~29.2°C,高温天气比往年增加。
面对今夏显著攀升的高温,提供舒适环境的城市空间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吸引力与商业价值。
凉爽,已成为驱动消费决策的关键要素。在高温催化下,具备控温能力的文博场馆成为市民游客的“避暑绿洲”,并强力拉动关联消费。广东省博物馆暑期延时开放,携程数据显示其访问量同比暴涨963%,涨幅位居全国热门博物馆之首。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亦创下单日2.1万人次的暑期接待峰值,日均客流稳定在8300人次高位。
荣膺暑期国内文博游首选目的地的广州,正积极将室内“清凉”转化为竞争优势。通过营造舒适环境延长游客驻留时间,博物馆等文化空间有效激发了场景消费与体验消费的活力,为城市在酷暑中开辟出旺盛的消费增长点。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对南方财经记者表示:“广州集聚了众多教育科技场馆。依托这些场馆形成的‘科技+研学’模式,特别是在当前高温背景下,正推动场景从传统的科普、创新推广,转向知识消费场景。其核心驱动力一方面源于广州的丰厚底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消费模式从物质消费向精神与知识消费的转变,以及知识创新向普及推广的延伸。”
降温科技助攻
暑期来袭,流量升温。
当创纪录的客流持续考验场馆承载极限,舒适体感已不仅是体验升级的加分项,更是维系运营安全的硬指标。温度控制从基础服务跃升为承载客流的核心要素——既要对抗岭南盛夏的持续高温,又要化解展品散热、设备运行及人体代谢带来的三重热负荷。
广东科学中心相关负责人员透露,暑期期间,广东科学中心加大对展馆内空调系统的巡查监测,确保展馆内温度保持在26度左右,同时也在展馆入馆通道、外围设置了喷雾装置、遮阳棚以及风扇等降温消暑设施,给观众提供舒适凉爽的参观环境。
服务升级同步向适老化延伸,展馆内部增设了休息座椅以及长者参观指南、血糖仪、成年人纸尿裤等物资。而在设备维保层面,预防性维护策略被提到新高度:维修团队扩容+重点展项巡检频次加倍,确保700余件展品在高强度使用下稳定运行。
物理降温,科技托底。温度控制的科技竞赛,也是可持续运营的战略投资。
行业专家指出,博物馆的温湿度、空气质量对馆内展品保存与观众体验有着重要作用,在博物馆内承担控温作用的设备需要有满足博物馆场景需求的特殊功能。
美的楼宇科技技术人员对南方财经记者详细解释了制冷系统如何提高观众的舒适性体验、保证展品的温湿度稳定可靠:“大型冷水主机基于水系统通过水循环传递冷量/热量,水的比热容很大,温度变化也更为缓慢稳定。在瞬时人流过大时,或者外部气温超高的极端情况,结合负荷智能控制功能,可以通过调节冷水主机出水温度,降低出风温度等,提高制冷效果,应对极端的高负荷情况。”
当制冷运营成本在多所文博场馆的暑期陡增之时,节能命题同样不可回避。美的技术人员表示:“博物馆展品必须24小时处于恒温恒湿的环境,博物馆场景对设备提出了长时间运行的要求。采用高效变频直驱离心机组,运行费用相比传统设备可降低约30%~40%。”
然而,舒适的物理温度并不能完全解释暑期文博场馆真正的吸引力。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余晓娟认为:“‘清凉’在驱动旅游行为方面只是一个基本条件。高温提升了对纳凉避暑场所的需求,而旅游场所内容的吸引力,才更具性价比。例如,寓教于乐+舒适环境+出行便利+费用低的场所自然成为消费者青睐的对象。”
广东科学中心相关负责人对南方财经记者透露,广东科学中心暑期(7月1日)以来游客数量超60万,日均接待1.8万人次,同比增长20%,单日最高客流量近3.4万人次,再创暑期历史新高。在游客分布方面,省外游客数量增长显著,以服务外地游客为主的行李寄存服务为例,7月份行李寄存量较6月份增长275%。
实际上,游客不远万里所奔赴的,除了广东科学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世界“最大的科技馆/科学中心”等金字招牌,还有馆内13个常设主题展馆,超700件(套)展品及多个临时专题展区,5座科技影院与多种沉浸式丰富体验。
上述负责人对南方财经记者表示,科学中心的影院从7月以来观看人数超6万,剧目于暑期同步上新,从展示南岭特色生物资源的《南岭:独特的生物王国》到科学小达人探秘宇宙的《皮皮的火星梦》,从带领公众开启火星之旅的《火星探秘》再到探索外星奥秘的《外星人在哪儿》……假期十余部科普影片满足公众观影需求。另外,科技影院暑期还推出了四季星空表演秀和Sky Ocean空中表演秀,前者基于digistar7系统开发,通过true 8K画质完美再现宇宙天文。
温度的热浪被挡在了门缝之外,文化消费的激情却伴随着新鲜体验热辣滚烫。
“博物馆夜游”升温
在金庸小说里,古墓中有小龙女的盛世美颜以及和杨过的凄美爱情。而在现实中,翻修后的南越王博物院,在古老的遗址之上,增添了更多的体验感、新鲜感与故事感。
南越王博物院在凉爽的空间里提供了多种沉浸式体验。游客可以佩戴AR眼镜全程感受,也可以在南越手工坊亲手制作香牌与虎符,购买具有南越文化IP的水晶饰品。文创商店还有墓主同款犀角杯,可以体会一下古人畅饮的豪迈。
另一个网红文博会馆——广东省博物馆,在暑期开放5个常设展,3个临展,每天延长开放1小时,周五“博物馆奇妙夜”延长开放3.5小时,增加预约名额,每周五入馆名额提高至1.9万人次,其他开放日提高至1.7万人次。
广东省博物馆周五“博物馆奇妙夜”延长开放3.5小时,入馆名额提高至1.9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博物馆的多项演出备受关注:“红棉之夜”南粤红色故事会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典雅之冠:18世纪意大利萨沃伊王朝的宫廷生活与艺术”跨越文化与山海,复现出古典西式宫廷生活的精致与奢华。
近年来,博物馆沉浸游、夜游、避暑游等项目热度居高不下。美团旅行数据显示,7月以来,关键词“博物馆夜游”搜索热度月环比增长近200%,“避暑游”搜索量同比增长47%。由此可见,以文化为土壤,消费为窗口,沉浸式体验为桥梁,文博引领的暑期游点燃了文旅融合的新风尚。
根据截至6月底的预订数据,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预订量较去年同期预计增加35%—45%,交易额预计增长40%—50%。当具体到亲子游时,家长们在规划旅行时,会同时考虑娱乐性、教育性、社交性以及亲近自然等多重因素。数据显示,研学类产品的咨询量和预订量显著提升,自然探索类产品的搜索量同比激增120%,非遗体验成为新热点。
余晓娟表示:“当前文博场馆客流激增是高温避暑与研学升级双重作用的结果。高温限制了户外活动的很多可能性,而文博场馆不仅提供了舒适的纳凉避暑空间,更提供了优质的文化、艺术、历史和科学的研学机会,能够满足孩子和家长的教育和娱乐需求。教育属性、环境舒适性与成本效益的显著优势,使博物馆、科学馆成为亲子游、研学游的首选。”
以文化为场景的旅行消费不仅在于馆内,还有更多的体验散落在城市的角落。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管理处消息,文化讲解与城市漫游兴起,在广州、佛山、潮州等地,以博物馆讲解、历史街区导览、非遗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深度游产品受到市场欢迎,显示出文旅融合的深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