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酒店数量第一,房价最高22万一晚,利润、市值全面落后,维也纳、7天母公司冲刺港股,前景如何?| 原创
来源:新财富杂志作者:鲍有斌2025-08-13 18:26

以酒店数量计,锦江酒店超过万豪国际,为全球最大的连锁酒店集团,但其营利和估值全面落后对手,市值是华住集团的1/3,净利润是万豪国际的1/19。

2024年,锦江酒店的出租率、日均房价、每间可售客房收入等三大核心运营数据全线回落。根据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锦江酒店净利润预计下滑53%—58%,给其港股IPO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从全球最大到最强,锦江酒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5年6月29日,锦江酒店(600754)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若成功登陆香港主板,这家全球最大的连锁酒店集团将率先实现“A+H”上市。

从官网资料看,锦江酒店已签约酒店超过17300家,位列全球第一;客房体量超过164万间,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万豪国际(MAR.O)的166.7万间。

并购,是锦江酒店登顶“全球之最”的重要抓手。2010年至2022年,其与股东锦江国际集团斥资400亿元在全球扫货,海外业务营收占比如今已超过30%。

并购也是双刃剑,其收购的法国卢浮酒店集团(Groupe du Louvre)2022至2024年亏损2.16亿欧元,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高达74.3%,拖累了公司整体业绩。

不过,国内交易中,百亿收购的铂涛集团、20亿元收购的维也纳酒店,成为锦江酒店净利润的主要来源,2024年合计盈利9.34亿元,利润贡献达到104%。其投资维也纳酒店更是只用7年就回本,到2025年底,锦江酒店或能再赚回一个维也纳。

轻资产运营的锦江酒店,旗下酒店95%为加盟店,这些加盟店毛利率维持在60%左右,贡献了68%毛利润。其自营酒店仅有数百家,但承受着较高的折旧和摊销,2022年至2024年总额近60亿元,加上高负债运营,其三年支付融资成本20亿元。这80亿元成本,无情地吞噬了利润。2025年上半年,其净利润预计还将下滑53%—58%。

本次港股IPO募资,锦江酒店拟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并加强及拓展海外业务。这能否助其从“虚胖”走向强壮,擦亮“全球最大连锁酒店集团”的招牌?

01

90年历史的上海滩酒店之王

一部锦江史,半部酒店史。

“锦江”品牌最早可追溯至1935年,董竹君在上海开设的锦江川菜馆。1951年,第一家锦江饭店挂牌。1984年,锦江集团在其基础上组建,并与华亭集团、新亚集团、东湖集团、衡山集团成为当时上海的五大酒店集团。1990年,锦江集团打造了新锦江大酒店,这是当时上海唯一由中国企业管理的五星级酒店。

锦江酒店也是中国经济型酒店的鼻祖,1997年,其在上海锦江乐园开设国内首家经济型酒店——锦江之星。如今,近千家锦江之星在全国落地,日均房价不到200元。而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锦江“J”酒店客房价格高达22万元,成为高奢酒店中的顶流。

资本市场上,锦江酒店也是“老法师”。

1993年,锦江集团将改制的新锦江(600650)推向上交所。新亚集团旗下的新亚股份(600754),则于1994年、1996年分别登陆上交所B股和A股。

随着上海国资改革推进,锦江集团于1999年合并了华亭集团,2003年又与新亚集团重组为锦江国际集团,新亚股份、新锦江也进行了业务重组:承载酒店业务的新亚股份,更名为锦江股份,2019年进一步更名为锦江酒店;新锦江几经更名,成为今天的锦江在线(600650),业务包括国际货代、汽车客运、食品及冷链等,市值在90亿元左右。

2024年末,锦江国际集团通过锦江资本,持有锦江酒店45.05%、锦江在线38.54%的股权,为其控股股东,上海市国资委则是两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图1)。

图1:锦江酒店的控制权结构

image.png

数据来源:《新财富》杂志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整理

02

二次奔赴港股融资补血

对锦江系来说,港交所并不陌生。

2006年12月,锦江国际集团将锦江之星等资产打包成锦江酒店(02006.HK),成为内地首家登陆港股的酒店概念股。

2009年,锦江系进行资产重组,锦江之星被置入国内上市的锦江股份,港股的锦江酒店则主打星级酒店业务,以避免业务重叠,这一重组涉及的资产达30亿元。

2010年,港股的锦江酒店以定增加现金的方式,收购锦江国际集团持有的国内上市平台锦江股份、锦江投资、锦江旅游(900929)的控股权,形成“一拖三”格局,并于2019年更名为锦江资本。

2021年,受疫情影响,酒店业承压,锦江资本也不例外。其收入从2019年的209.77亿元降至2021年的158.55亿元,同期的股东应占利润从6.76亿元锐减至800万元,股价也回落到2021年11月16日的1.98港元/股。

当年11月,锦江国际集团宣布,拟以吸收合并方式,将锦江资本私有化。2022年5月,锦江资本私有化退市,结束16年的上市历程。

3年后,锦江酒店杀了个回马枪,于2025年6月末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聘请东方证券为保荐人和整体协调人,7月中旬又新增中信里昂、中金香港、申万宏源香港为整体协调人,冲刺国内首家“A+B+H”酒店上市企业。

按照计划,锦江酒店此次发行H股股份的数量不超过发行后股份的15%。其现有总股本为10.67亿股,即将发行约1.9亿H股。其A股当前股价为23元/股左右,若以该价格9折发行,可望从港股募资近40亿元。

对比来看,锦江酒店在A股上市以来,直接融资131亿元,以定增为主,包括2014年、2016年、2021年分别定增募资30.4亿元、45.2亿元、44.6亿元。此外,其通过借贷,间接融资127亿元。以此计算,其募资总额为258亿元。

从A股投资者回报看,锦江酒店的收入早已破百亿元,但净利润多年在10亿元以下,上市后累计实现净利润106.5亿元,现金分红63.6亿元,平均分红率约60%,已属不易。

从此次港股募资用途看,将主要用于其海外酒店的新建及升级改造、数字化转型、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营运资金。

2025年一季度末,锦江酒店有短期借款10.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54.5亿元,短债合计超过65亿元。其账上的货币资金81亿元,完全可以覆盖,但“余粮”已不足。其同时还有长期借款68.5亿元,高有息负债下,每年利息费用不菲,2024年就支付利息5.3亿元,占净利润超过六成。

港股募资将助其补充资金实力,压降此前大举收购带来的负债。

03

锦江系400亿元全球扫货

锦江系是国内酒店业中的收购激进派。

2010年,锦江系完成资产重组后,锦江酒店开启了一系列并购,一手深耕国内,一手布局全球。

在国内,其于2010年和2012年通过增资、受让股份的形式,先后获得山西金广快捷酒店70%和30%的股份,涉及资金1.7亿元;2013年出资7.1亿元收购时尚之旅,加仓经济型酒店。

两笔收购小试牛刀后,2016年,其又出资82.7亿元,收购郑南雁创办的铂涛酒店集团81%股份,将7天、丽枫、喆啡等品牌收入囊中;出资17.5亿元,收购黄德满创办的维也纳酒店有限公司80%股权。

2017年后,锦江酒店通过多次收购,合计以19亿元,拿下铂涛剩余19%股权。2022年,锦江酒店再以2.2亿元收购维也纳酒店10%股权,持股提高至90%。

在海外,2015年,其以124.6亿元收购欧洲第二大酒店集团——法国卢浮酒店集团。2018年,其母公司锦江国际集团以20亿美元,收购丽笙酒店集团(Radisson Hospitality)全部股权,强化了在高端及商务酒店市场的布局。

整体看,2010年至2022年,锦江酒店收购合计斥资255亿元,和其在A股的募资总额258亿元相差无几。连同锦江国际集团收购丽笙,锦江系合计收购金额近400亿元。

收购扩张之外,锦江酒店也通过资本运作,向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型。

其一,是剥离重资产业务。2017年后,锦江酒店多次向控股股东锦江资本转让酒店股权。2024年4月,锦江酒店又以总价16.5亿元,向华安未来资产转让此前收购的时尚之旅全部股权,计入收益4.2亿元,占当年净利润(9.1亿元)近一半。时尚之旅的股权出售后,酒店经营管理权仍交给锦江酒店。

其二,是受让轻资产业务。2023年11月,锦江酒店以4.6亿元,受让锦江资本持有的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锦江酒管”)100%股权。

锦江酒管是一家高端酒店品牌管理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在全国35个城市管理76家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酒店40家,四星级酒店32家,品牌包括J酒店、岩花园、锦江和昆仑。至2023年9月末,锦江酒管未经审计总资产4亿元,所有者权益3.24亿元,4.6亿收购价相当于对所有者权益溢价30.5%。2024年,锦江酒管实现收入2.4亿元,净利润2300万元,净利润率9.6%,比锦江酒店整体净利率6.5%多3.1个百分点。

通过大举收购,锦江酒店拿下行业第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4年末,锦江在运营酒店共1.34万家,是全球最大的酒店连锁集团,市场份额为6.8%;客房数量129万间,市场份额6.7%,位列全球第二。

在国内,锦江酒店数量约1.22万家,市场份额为12.7%,客房数量119.5万间,市场份额为13%,连续9年占据第一。

不过,收购不仅为其带来了较高的商誉,海外资产也拖累了公司的整体业绩。

04

卢浮酒店集团连亏5年,维也纳、铂涛成利润奶牛

迄今为止,锦江集团收购的资产表现不一。

从2015年3月开始,锦江酒店合并计算卢浮酒店集团的收入。2022年至2024年,卢浮酒店集团收入合计为21.52亿欧元,亏损合计为2.16亿欧元,且负债率高企。2024年末,其总资产16.1亿欧元,净资产4.14亿欧元,资产负债率为74.3%,超过锦江酒店整体负债率。

铂涛、维也纳酒店的经营情况则较为健康。

铂涛旗下有中端品牌麗枫、喆啡、潮漫及经济型酒店7天系列,2024年末,这四大品牌的酒店数量分别是1355家、592家、178家、1922家,合计4047家。

维也纳旗下品牌包括维也纳酒店、维也纳国际、维也纳3好、维也纳智好,至2024年末,其酒店数量分别是1562家、1200家、455家、258家,合计3475家,均为中端酒店,占锦江酒店全部中端酒店的43%。

2020年至2025年,铂涛与维也纳的营收总和分别是162亿元、161亿元,基本相当;净利润总和分别是14.5亿元、23.2亿元。2019年前,铂涛的盈利一直力压维也纳,此后,维也纳持续领先(图2)。新冠疫情中的2022年,铂涛亏损319万元,维也纳盈利3.6亿元,经营更为坚韧。

2024年,铂涛、维也纳合计实现净利润9.47亿元,占当年锦江酒店净利润的104%,有力弥补了其他品牌酒店的亏损。

图2:2020年后,维也纳酒店净利润始终力压铂涛集团

image.png

数据来源:《新财富》杂志根据公司年报整理

对比资产规模来看,至2024年末,铂涛总资产为86.1亿元,净资产为27.1亿元;维也纳总资产为43.6亿元、净资产为8.1亿元。

从收购成本比较看,锦江酒店收购铂涛全部股权耗资约100亿元,收购维也纳酒店90%股权耗资20亿元。

如果将时间拉长,从2016年至2024年,维也纳累计实现净利润32.3亿元。也就是说,2022年,维也纳累计贡献的净利润已经超过收购成本,锦江酒店仅用7年就回本。如果维也纳经营稳健,则至2025年末,累计净利润超过40亿元,等于锦江酒店前后10年又赚回一个维也纳。以此看,维也纳系列酒店或可作为其继续拓展的重点。

2016年至2024年,铂涛累计实现净利润27.5亿元,回本进度是28%。如果按照2024年静态盈利水准,还需要19年才能回本。

不过,铂涛旗下的希尔顿欢朋(简称“欢朋”)极具潜力,善加挖掘,或助锦江酒店早日回本。

2014年,铂涛与希尔顿集团签署独家战略合作协议,将欢朋品牌引入中国,双方合作至2020年结束。2020年,锦江国际集团与希尔顿续约,将合作延至2034年,计划开店逾600家。

根据企查查资料,铂涛全资持有的欢朋酒店管理(广州)有限公司,应是欢朋的运营管理方。锦江酒店和希尔顿一起,从加盟商中的收入中获得分成收益。

截至2024年末,欢朋酒店数量已达418家,客房总数约6.58万间;在建酒店227家,客房总量约3.2万间,是锦江都城(7425间)、丽柏(6336间)在建酒店客房数量总和的2.3倍。按照最近两年的开店节奏,开店600家的计划有望在1-2年内完成。

欢朋的目标客户为商界精英、育儿家庭,在锦江中高端酒店品牌中,其日均房价最高,2024年达到420元,接近高端品牌丽芮的430元。在锦江中高端酒店网络拓展中,欢朋充当主力,理由充分,或加快铂涛回本进程。

锦江酒店频繁收购下,商誉规模也水涨船高。2014年末,其商誉只有0.96亿元,2015年末迅速增加至42亿元,2016年末109亿元,随后基本稳定,至2024年达到114亿元,占非流动资产规模(336.5亿元)的1/3强、总资产规模(461亿元)的1/4。

其中,收购铂涛集团形成商誉57.7亿元,卢浮集团45.8亿元,维也纳与百岁村合计6.7亿元,上海齐程也有4.3亿元。卢浮酒店集团未来如果经营持续恶化,则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

05

大而不强,市值为华住1/3,利润为万豪1/19

目前,锦江酒店运营30余个酒店品牌,包括希尔顿欢朋、维也纳、锦江系列、7天等,涵盖高端、中高端、中端和经济型,覆盖国内338个城市、境外58个国家或地区。

image.png

从客房价格看,其中既有不到200元一晚的三四线城市经济型酒店,也有外滩边上海中心大厦的高端J酒店,房价高达数千元乃至20多万元一晚。

从酒店数量看,至2024年末,维也纳酒店、丽枫及7天这三大品牌的门店超过1000家,锦江之星、维也纳酒店、丽枫的客房数量超过10万家。维也纳酒店以1562家门店、17.13万间客房拿走“双冠”(表1)。

4006dd8c4d782e906078c45c90deb0ba.png

以客房数量计算,其维也纳系、丽枫、希尔顿欢朋、希岸品牌进入全国中端及以上酒店前十名;锦江之星、7天及7天优品则进入经济型酒店市场前十名。

国内能挑战锦江酒店老大地位的,只有华住集团(01179.HK/HTHT.O)。至2024年末,华住集团酒店数量为1.1万家,客房数量110万间,市场份额分别是11.4%、12%,和锦江形成连锁酒店第一阵营。首旅酒店(600258)坐第三把交椅,客房数量在50万间左右,不到锦江、华住两巨头的一半。

不过,论收入、利润及估值,锦江酒店却未能拿到一项第一。

2024年,锦江酒店实现总营收140.6亿元,减少4%;归母净利润9.1亿元,下滑9%。华住集团则实现营收239亿元,净利润30.5亿元,经营效率更高。

对比全球巨头万豪国际,锦江酒店的营利、估值与其差距更大。2024年,万豪国际实现收入1804亿元,净利润171元,分别是锦江酒店13倍、19倍。

二级市场上,至7月31日收盘,锦江酒店市值241亿元,大约是华住集团700亿元市值的1/3。万豪国际市值740亿美元(约合5400亿元人民币),是锦江酒店市值约22倍。

握着一手好牌,锦江酒店为何没打好呢?

06

中高端酒店打天下,核心数据全线下滑

当前,锦江酒店所在的连锁酒店业,处于低速成长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4年,全球连锁酒店共有1930万间客房,占酒店客房总数的43.6%,2024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2.3%。

中国连锁酒店扛起了全球半壁江山。

2024年末,中国连锁酒店客房数为920万间,渗透率为42.8%,占全球的47.7%,至2029年,预计达到1270万间,复合年增长率为6.7%,渗透率提高至53.6%,全球占比达到58.8%。同期独立酒店数量预计从1230万间逐渐萎缩至1100万间,渗透率下滑至46.4%。

连锁酒店中,经济型酒店仍是国内消费者第一选择。2024年,经济型酒店客房数量为440万间,占47.8%,中端、中高端、高端及以上酒店的客房市场份额分別为20.7%、14.1%及17.4%。

锦江酒店在国内运营的119.5间客房,和行业整体格局略有不同:中端酒店客房约56万间,占43.4%;中高端29.9万间,高端及以上4.83万间,分别占23.2%和3.7%;经济型酒店38.4万间,占比为29.8%。

至2024年末,锦江酒店中高端和中端品牌的在建客房数量为14.37万间,是其经济型酒店的在建客房数量(6.97万间)的两倍多。这意味着,其中端和中高端酒店的客房占比未来会进一步提高。

2024年,锦江酒店三项核心数据全线下滑(表2)。

a1652beaa89e7de1a34dc658f468b8bf.png

首先,是出租率。

锦江各酒店的出租率“两头低,中间高”:2024年,其高端及以上酒店出租率为52.1%,经济酒店出租率为59.4%,分别比2023年少2.3个、0.3个百分点;中端、中高端酒店出租率分别为67.7%、67.6%,同比少1-2个百分点,其将整体出租率拉高至65.2%,但依旧比2023年少0.9个百分点。

其次,2024年,锦江酒店的整体日均房价244元,比2023年少11元。

其日均房价梯次分明:经济酒店为179元,中端酒店为241元,中高端酒店为294元,高端及以上酒店为481元。但细分来看,除了J酒店,不同等级品牌酒店的价格并不显著,比如中端品牌丽怡日均房价299元,还比中高端的锦江都城高11元。

锦江只有一家顶级奢华品牌J,位于中国最高、世界第三高的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的顶端,拥有165间客房。其价格自然不菲。《新财富》杂志查询在线旅游平台发现,其最顶级的380平方米“上海套房”,2025年暑期报价22万元,“锦江套房”约10万元,“J套房”约3万元,其他大床房或套房从4000元至10000万不等。

整体来看,2022年至2024年,J酒店的日均价格为4539元、5248元、5091元。由此推测,J酒店热销的房型是较为经济的大床房。

image.png

其三,2024年,锦江酒店的每间可售客房收入(RevPAR)回落到159元,比2023年少了10元,下降6.3%。相对而言,经济型酒店的RevPAR只减少2.8%,中端、高端及以上酒店则均减少9.4%。

锦江的海外酒店相关运营数据略好,2024年日均房价增加1.4欧元,至67.7欧元;RevPAR略增加0.2欧元至41.7欧元;出租率则减少约1个百分点,为61.5%,比锦江整体出租率要低3.7个百分点。

2024年,三项非财务绩效数据全线下滑的叠加效应下,锦江酒店总营收比2023年下滑4%。

07

加盟酒店贡献68%毛利,投资肯德基“躺赚”数亿元

再来看锦江酒店的收入与盈利情况。

锦江营运的酒店包括自有及租赁、特许经营及管理(简称“加盟”)两种模式,并以加盟模式为主,相关酒店数量占95%,客房数量占94%。其收入也主要来自这两种模式。

自营模式下,锦江酒店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客房住宿、食品及饮料销售,同时承担所有经营成本,因此,酒店数量虽少,但收入高,成本也高。

2022年至2024年,其自营收入出现波动,占总营收的比例从52.7%下降至46.5%(表3)。这与其坚决执行轻资产模式,战略性关闭自营酒店密切相关。这3年,其自营酒店从836家减少至687家,客房数量同步从9.42万间回落至7.62万间;加盟酒店数量则从1.08万家增至1.27万家,客房数量也从102.56万间增至121.48万间。

90e457b4a56d6e63dbc7bab6f249a369.png

加盟模式下,加盟商负责酒店开发及经营成本,锦江酒店向加盟商收取开业前服务费、浮动加盟费(加盟商总收入固定百分比)以及酒店经理费,还有中央预定系统预订费、信息技术服务及支持费、营运支持服务费等。

据东吴证券测算,锦江酒店2022年加盟业务相关收入为37.12亿元,其中,前期加盟服务收入4.36亿元,持续加盟及劳务派遣服务收入29.02亿元,还有订房渠道、会员卡收益分别是1.23亿元、2.51亿元。

加盟业务收入属于旱涝保收,波动较小,占其总营收的比例从2022年的38.7%提升到2024年的44%,2024年达到61.85亿元,几乎和65.43亿元的自营酒店收入相当。

自营和加盟收入之外,租赁、股息、政府补助等组成的其他收入,也成为锦江酒店收入的重要一环,2024年超过13亿元,占比近10%。

锦江酒店的利润,主要来源于管理加盟酒店。2022年至2024年,加盟酒店合计为其贡献约102亿元毛利,占其整体毛利的比例近68%,比收入占比多24个百分点。

因新冠疫情,其2022年酒店出租率较低,自营酒店毛利率降至11.8%,2023年至2024年反弹至20%以上。加盟收入的毛利率波动较小,保持在60%左右,叠加较高收入规模,拉升了锦江酒店的综合毛利率,2024年达到38.4%(表4)。

30689e9252117f99dbcb322f8d24c883.png

酒店的建筑物和装修一般都会折旧。锦江酒店的销售成本中,也有一项重要支出是折旧及摊销,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20.7亿元、19.6亿元、19.5亿元,3年合计“吃掉”近60亿元利润。

酒店业大多采用高负债运营,2022年末至2024年末,锦江酒店的资产负债率都超过60%。至2024年末,其短贷、长贷和到期流动负债,合计约139亿元。2022年至2024年,其融资成本分别是6.8亿元、9亿元和9.1亿元,合计近25亿元,超过这三年归母净利润总和(20亿元),利息支出也无情地吞噬了利润。

有意思的是,锦江酒店的盈利,上海肯德基功不可没。

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当时,新亚股份以约9798万元成本,获得其49%股权(图3)。这笔投资让锦江酒店至今获得源源不断的分红。

2020年至2022年,锦江酒店受疫情影响,净利润合计为3.24亿元,上海肯德基分配的股利合计有3.54亿元,占同期锦江酒店净利润总和的109%。2022—2024年,上海肯德基向其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合计也有2.28亿元。

图3:锦江酒店持有4家肯德基公司股权

image.png

数据来源:《新财富》杂志根据企查查整理

此外,在三个富庶的江南城市——苏州、无锡、杭州的肯德基公司中,锦江酒店都持有8%的股份。2024年初,锦江酒店在苏锡杭三家肯德基公司的应收股利合计为5155万元,连同上海肯德基,锦江酒店2024年从“白胡子上校”身上“躺赚”约1.3亿元。

尽管有肯德基托底,根据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锦江酒店净利润预计下滑53%—58%,这也给其港股IPO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08

港股IPO能否改写“大而不强”局面?

全球化运营的锦江酒店,已将海外市场纳入版图十年。这十年,其战绩如何?

目前,锦江酒店的国内和海外收入基本是7:3格局,2024年分别贡献98.1亿元、42.56亿元,海外收入占比达到30.3%,已超过华住集团的21%。

其海外收入主要来自卢浮酒店集团,根据年报,2020年至2024年,卢浮酒店集团的收入从2.34亿欧元增加至5.56亿欧元,增幅达138%,这与其境外有限服务型连锁酒店服务基本一致。

2024年,锦江酒店海外业务的毛利率达到41.9%,领先国内的38.4%;毛利润为17.8亿元,占比约为33%,高于收入占比。

不过,从净利润来看,其近年表现不尽如人意。在2019年以前,其海外业务持续盈利,但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至2024年,则连续亏损5年,合计亏损超过3亿欧元。其境外有限服务型连锁酒店也是增收不增利(图4)。

总体来看,从收购卢浮酒店集团的2015年至2024年的10年间,锦江酒店的海外业务累计亏损1.35亿欧元。

图4:锦江酒店的海外经济型酒店连续5年亏损

image.png数据来源:《新财富》杂志根据公司年报整理

直营酒店的刚性成本过高,应是其海外业务亏损主因。至2024年末,其海外直营酒店共272家,占比达23%,而国内直营酒店占比仅为3.4%。

此外,2024年,锦江酒店的境外有限服务酒店管理及运营分部合计支出利息5.27亿元,超过了其亏损金额(4.1亿元)。

目前,锦江酒店正在持续调整海外酒店的结构。2024年,其海外直营酒店数量同比减少了16家,客房数量少了1600余间。但与此同时,其海外加盟酒店并未明显扩张,2024年末数量为899家,客房为7.38万间,和2023年末基本持平。

锦江酒店招股书显示,其港股IPO募集来的资金,将加强及拓展海外业务、偿还银行贷款。可以预见,其海外业务未来主要目标是把存量资产盘活,国内才是锦江酒店扩张的主战场。

锦江系通过400亿大收购,造就锦江酒店成全球最大的连锁酒店集团,虽大但不强。通过港股IPO,其能补充资金、改善运营,在国际市场谱写一个“锦江中国”的传奇故事吗?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新财富杂志

《新财富》杂志于2001年3月创刊,专注资本市场深耕细作,“最佳分析师”“最佳董秘”“500创富榜”“最佳上市公司”“最佳投行”等权威专业评选和《德隆系》《明天帝国》《收割者》等经典研究案例影响深远。

新财富杂志社旗下主要新媒体平台包括:新财富杂志微博、新财富杂志公众号、新财富杂志视频号。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彩田路7006号深科技城A座43层

媒体合作与新闻职业操守举报
邮箱:xcf@stcn.com
微信:xincaifuzazhi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