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年初的大幅回调后,2020年三季度末后,国内期货市场出现了黑色、有色、化工、农业商品轮番大涨的局面,包括铁矿石、动力煤、玻璃等众多商品,都不断刷新历史高点,A股市场也炒热了“顺周期”概念。
然而,进入2021年后,随着海内外疫情形势变化,市场供需矛盾再调整,商品这波由疫情后市场供需异常波动带来的行情,是否还会继续“顺”下去?
跌宕起伏的2020年
2020年3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影响,国际经济环境受到巨震。美股数度熔断,原油暴跌至负值,银价突破十年新低等历史罕见事件轮番上演,大宗市场上众多商品价格大幅下滑至近年低点。
然而,超跌之后的回补,也出乎市场预料。
三季度后,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稳,相较其他国家,中国步入后疫情时期,经济率先实现了正增长,宏观环境向好背景下,需求回升、库存低位等因素,促使国内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行。
黑色系中,铁矿石主力合约2105在12月21日达到1147元/吨的历史极值,较11月初约730元/吨的价格,涨幅超过57%。而动力煤主力合约也在12月12日达到730元/吨的历史高点,较11月下旬约570元/吨的价格,涨幅也达到28%。
有色商品中,沪铝主力合约2102在12月初也一度逼近17000元/吨高位,虽然商品价格未达到2017年创造的历史最高水平,但由于成本差异,电解铝生产企业盈利水平却已突破历史极值。
化工商品虽然由于上游原油价格整体弱势运行而回涨幅度不及黑色、有色明显,但相较今年四月份时的低点,也有显著回暖。例如,乙二醇主力合约价格近期一度突破4300元/吨,相比在三月末最低不足3000元/吨的价格,已出现明显涨幅。
大宗商品价格全年的“V”型走势,也引发2020年末市场对于周期概念股的重点关注。
近期,在个别地区用电负荷不断创出新高消息的影响下,发电相关个股掀起涨停潮。12月25日,火电指数、LNG指数、新能源指数、页岩气指数等涨幅居前,东方能源、豫能控股、赣能股份、深圳能源、晋控电力、宁波热电、华银电力等个股纷纷涨停,其中郑州煤电已收获六连板,豫能控股已在10个交易日内实现9度涨停。
“二季度,中国率先将疫情控制,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偏灵活的货币政策引导企业复工复产,中国经济由此也‘一枝独秀’,展开了强劲的反弹。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程小勇认为,三季度,海外经济开始反弹,逆周期政策、复工复产和经济填坑式复苏使得2020年是周期复苏之年,大宗商品出现超预期反弹,A股的周期性板块也大幅上涨。
2021年趋势如何演变
2020年末大宗商品价格涨势汹汹,多种商品价格创下历史最高点的背景下,即将到来的2021年,周期板块是否还有向上空间?
海通证券期货研究所主管高上认为,2021商品或震荡上行,品种分化,有宽度,但高度受限。
他表示,2020年秋冬全球疫情再度爆发削弱需求,促使欧美采取积极刺激方案,随着海外防控措施的加强,疫情见高点后,复工带来经济复苏,预计助推大宗商品上涨,2021下半年海外刺激政策回归常态化,也将抑制商品上行高度,预计黄金震荡回落,原油触底回升,有色高位震荡。
分品类看,2020经济复苏带动钢材需求上升,库存下降,支撑钢价走强。2021年后疫情时期,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经济增速逐季回落,房地产融资环境收紧,基建投资难超预期,钢价向上动力略显不足。而2020年铜价处于震荡区间,受到后疫情复工复产的影响,全球铜消费依然保持在相对高位。2021疫情有望见到高点,市场对贸易摩擦缓和及基建刺激的预期将升温,有色金属价格短期上涨的概率较大,因此铜价上行空间较大。
此外,API的原油库存意外增加和全球疫情的再次爆发,原油短线承压。但疫苗研发的不断进展,以及OPEC+可能推迟增产计划,为油价提供一定支撑。虽然拜登的“能源转型”政策虽然将抑制传统化石能源的供需,但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综合来看,2021随着疫情高点回落,全球经济将再赢复苏,带动原油上涨。
程小勇也认为,2021年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将随着疫苗的出现而逐步减弱,全球经济复苏大方向基本上达成共识,因海外“填坑”动作尚未结束,海外需求给中国出口带来韧性。然而,2021年海外经济在产出修复下复苏力度会加快,但是中国经济复苏力度会减弱,因中国信用收紧、财政刺激力度减小和出口“生产替代”效应减弱。
从库存周期来看,中国制造业补库是温和的和短期的,且在10月份终端行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速都高于2018-2019年,2020年底至2021年上半年会进入去库存阶段。
同时,2020年由于利率下降和流动泛滥,全球主要权益类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纷纷超过疫情前的水平,但是经济指标显示除中国以外,其他经济体经济恢复到大约疫情前的7成左右,权益类资产价格超过经济增长基本面。2021年,资产价格和经济增长的劈叉将得到修复。
从板块来看,股市周期性板块修复将在2021年触顶,因再通胀回升力度是温和的,政策退出叠加盈利低基数原因在二季度消失,需求回补结束。而成长板块将继续受益于科技的渗透率,在估值修复后依旧存在配置价值。
大宗商品普涨机会在2021年几乎不可能再现,因产能周期到2030年才会出现。而2021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疫苗的有效性、拜登政府上任后中美关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地缘政治(英国脱欧等)、债务可持续性等。再加上三大预期差可能出现,即再通胀预期、美元走弱预期、补库和资本开支预期可能,周期性大宗工业品冲高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