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周期概念燃爆2020年末 2021年趋势如何演变?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赵黎昀2021-01-03 20:41

在经历年初的大幅回调后,2020年三季度末后,国内期货市场出现了黑色、有色、化工、农业商品轮番大涨的局面,包括铁矿石、动力煤、玻璃等众多商品,都不断刷新历史高点,A股市场也炒热了“顺周期”概念。

然而,进入2021年后,随着海内外疫情形势变化,市场供需矛盾再调整,商品这波由疫情后市场供需异常波动带来的行情,是否还会继续“顺”下去?

跌宕起伏的2020

2020年3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影响,国际经济环境受到巨震。美股数度熔断,原油暴跌至负值,银价突破十年新低等历史罕见事件轮番上演,大宗市场上众多商品价格大幅下滑至近年低点。

然而,超跌之后的回补,也出乎市场预料。

三季度后,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稳,相较其他国家,中国步入后疫情时期,经济率先实现了正增长,宏观环境向好背景下,需求回升、库存低位等因素,促使国内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行。

黑色系中,铁矿石主力合约2105在12月21日达到1147元/吨的历史极值,较11月初约730元/吨的价格,涨幅超过57%。而动力煤主力合约也在12月12日达到730元/吨的历史高点,较11月下旬约570元/吨的价格,涨幅也达到28%。

有色商品中,沪铝主力合约2102在12月初也一度逼近17000元/吨高位,虽然商品价格未达到2017年创造的历史最高水平,但由于成本差异,电解铝生产企业盈利水平却已突破历史极值。

化工商品虽然由于上游原油价格整体弱势运行而回涨幅度不及黑色、有色明显,但相较今年四月份时的低点,也有显著回暖。例如,乙二醇主力合约价格近期一度突破4300元/吨,相比在三月末最低不足3000元/吨的价格,已出现明显涨幅。

大宗商品价格全年的“V”型走势,也引发2020年末市场对于周期概念股的重点关注。

近期,在个别地区用电负荷不断创出新高消息的影响下,发电相关个股掀起涨停潮。12月25日,火电指数、LNG指数、新能源指数、页岩气指数等涨幅居前,东方能源豫能控股赣能股份深圳能源晋控电力宁波热电华银电力等个股纷纷涨停,其中郑州煤电已收获六连板,豫能控股已在10个交易日内实现9度涨停。

“二季度,中国率先将疫情控制,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偏灵活的货币政策引导企业复工复产,中国经济由此也‘一枝独秀’,展开了强劲的反弹。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程小勇认为,三季度,海外经济开始反弹,逆周期政策、复工复产和经济填坑式复苏使得2020年是周期复苏之年,大宗商品出现超预期反弹,A股的周期性板块也大幅上涨。

2021年趋势如何演变

2020年末大宗商品价格涨势汹汹,多种商品价格创下历史最高点的背景下,即将到来的2021年,周期板块是否还有向上空间?

海通证券期货研究所主管高上认为,2021商品或震荡上行,品种分化,有宽度,但高度受限。

他表示,2020年秋冬全球疫情再度爆发削弱需求,促使欧美采取积极刺激方案,随着海外防控措施的加强,疫情见高点后,复工带来经济复苏,预计助推大宗商品上涨,2021下半年海外刺激政策回归常态化,也将抑制商品上行高度,预计黄金震荡回落,原油触底回升,有色高位震荡。

分品类看,2020经济复苏带动钢材需求上升,库存下降,支撑钢价走强。2021年后疫情时期,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经济增速逐季回落,房地产融资环境收紧,基建投资难超预期,钢价向上动力略显不足。而2020年铜价处于震荡区间,受到后疫情复工复产的影响,全球铜消费依然保持在相对高位。2021疫情有望见到高点,市场对贸易摩擦缓和及基建刺激的预期将升温,有色金属价格短期上涨的概率较大,因此铜价上行空间较大。

此外,API的原油库存意外增加和全球疫情的再次爆发,原油短线承压。但疫苗研发的不断进展,以及OPEC+可能推迟增产计划,为油价提供一定支撑。虽然拜登的“能源转型”政策虽然将抑制传统化石能源的供需,但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综合来看,2021随着疫情高点回落,全球经济将再赢复苏,带动原油上涨。

程小勇也认为,2021年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将随着疫苗的出现而逐步减弱,全球经济复苏大方向基本上达成共识,因海外“填坑”动作尚未结束,海外需求给中国出口带来韧性。然而,2021年海外经济在产出修复下复苏力度会加快,但是中国经济复苏力度会减弱,因中国信用收紧、财政刺激力度减小和出口“生产替代”效应减弱。

从库存周期来看,中国制造业补库是温和的和短期的,且在10月份终端行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速都高于2018-2019年,2020年底至2021年上半年会进入去库存阶段。

同时,2020年由于利率下降和流动泛滥,全球主要权益类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纷纷超过疫情前的水平,但是经济指标显示除中国以外,其他经济体经济恢复到大约疫情前的7成左右,权益类资产价格超过经济增长基本面。2021年,资产价格和经济增长的劈叉将得到修复。

从板块来看,股市周期性板块修复将在2021年触顶,因再通胀回升力度是温和的,政策退出叠加盈利低基数原因在二季度消失,需求回补结束。而成长板块将继续受益于科技的渗透率,在估值修复后依旧存在配置价值。

大宗商品普涨机会在2021年几乎不可能再现,因产能周期到2030年才会出现。而2021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疫苗的有效性、拜登政府上任后中美关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地缘政治(英国脱欧等)、债务可持续性等。再加上三大预期差可能出现,即再通胀预期、美元走弱预期、补库和资本开支预期可能,周期性大宗工业品冲高回落。

责任编辑: 吴晓辉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