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化“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向彬、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可等参加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在发布会上向彬介绍,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以企业服务为核心,组建运行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持续擦亮“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品牌。
当前,成都聚焦回应“降成本”之需,优化要素环境。据悉,成都打造“蓉易贷”平台,上半年放款2.4万笔,放款金额300亿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降低。成都推动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全市省级以上园区新增工业用地均按“标准地”出让。就业服务“进网入格”,基层就业供需对接平台获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推广。
上半年,成都市兑现惠企资金52.43亿元,其中免申即享事项资金29.67亿元;聚焦企业融资需求,发布总规模超10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超百家机构共同发起“投成都”未来产业投资联盟;实施重点项目审批“随到随审”模式,规划土地核实压缩至5个工作日。开展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和“验收即拿证”试点;进一步完善优质企业发现培育机制,按照企业后备库、培育库、跟踪库实施梯度培育计划,打造更多“明日之星”企业。
向彬指出,去年以来,成都深入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累计走访服务企业13.29万户,收集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和诉求建议3.8万个。针对企业反映的共性诉求,从企业办事的便捷性、经营的持续性、发展的公平性、成本的可控性和开放的便利性出发,建立共性问题政策转化机制,经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政策举措,涵盖22个改革领域共70条具体措施。
在执法检查方面,建立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推行涉企行政执法“一码检查”,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在权益保护方面,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小过重罚”,同时打击散布虚假信息、敲诈勒索企业等行为。在纠纷化解方面,建立小额商事纠纷快速处理通道,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在市场机会方面,加强搭平台给机会,预计今年将开展“企需我应”对接活动500场以上,服务企业1万家以上。
此外,围绕“钱”这个源头活水,成都将更多小微企业纳入融资推荐清单,部分产业园区还将开展“园区秒贷”。围绕土地和住房要素保障,成都今年将盘活低效工业用地6500亩。围绕优化创新成本,更多企业将通过“科创券”获得在中试熟化、资源共享方面的支持。跨境贸易方面,优化空港口岸进出境货物“7×24小时”通关服务,开展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监管模式试点。企业出海方面,实施“蓉品出海”市场拓展行动,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服务水平。外商服务方面,探索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一件事一次办”,对信用风险低的外商投资企业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
向彬透露,近期,成都将发布70条具体举措。下一步,成都将持续深化“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做好政策的跟踪问效,为企业专注生产经营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保障,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