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就业数据拉响警报,美国金融市场面临大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娄世艳 王应贵2025-08-04 14:46

就业市场恶化、关税大战再起,美国金融市场经历了沉重打击。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劳工部8月1日公布的非农业部门就业数据显著弱于市场预期,7月美国失业率环比升高0.1个百分点至4.2%,当月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岗位7.3万,低于市场预期的11万。

另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7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确定了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具体税率从10%到41%不等。“对等关税”的生效日期也被推迟至8月7日,而非此前确定的8月1日。

上周五收盘时,美国三大指数皆墨,以绩优股为主的道琼斯30种工业股平均指数跌554点,即1.26%,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下泻101.38点,即1.60%,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跌472.32点,即2.24%;美元指数以98.47点报收,即跌1.28%;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以4.219报收,即跌3.23%;12月份黄金期货上涨51美元,即涨1.52%。

过去一周,尽管有META、微软和苹果等企业的骄人业绩加持(亚马逊业绩超过预期,但本季度业绩预测值低于市场预期),市场沉浸在英伟达市值过4万亿美元的喜悦之中,美国三大指数却出现大幅下跌,其中道琼斯30种工业股平均指数跌2.92%,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2.36%,纳斯达克指数跌2.17%。这充分说明,美国股票价格已相当昂贵,投资者开始担心市场随时会逆转。有关数据显示,最近一波接一波的上涨行情是由零售投资者推动的,机构投资者倒是比较冷静。

美国就业市场恶化粉粹了市场一直持有的美好预期,也彻底打脸美联储决策官员。据新华社报道,7月30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发布公告说“失业率依然维持在低位,就业市场条件依然稳固”。两天后,就业报告却拉响了警报,因为修正后的数据令所有看好就业市场的人难堪,美国5月和6月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岗位数量从此前公布的14.4万和14.7万分别大幅下调至1.9万和1.4万。7月份的数据仅仅是初步估计值,下一次公布时这个数据是否也会向下调整?就业市场统计数据如此重要,可以说是经济决策最重要的指标,然而质量如此之差,令人咋舌。

新华社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1日宣布,他已下令解雇劳工部下属的劳工统计局局长埃丽卡·麦肯塔弗,并指控她“出于政治目的操纵就业数据”。不过,市场看法却是统计数据长期掩盖了就业市场变化的真实情况。

就业数据报告误差大

金融市场最关心的不是劳工部统计局是否操纵数据以故意让共和党难堪,而是更想知道就业市场的真实状况,以及导致统计数据偏差的原因。个人消费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压舱石,而就业(工资收入)是个人消费增长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长全靠富有家庭消费带动,如今在全社会降级消费的大背景下,中等和低收入家庭消费应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历史上看,当美国经济增长出现困难时,个人消费总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充当“救火员”的角色。

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出现负增长,而且随着特朗普向全球发起贸易战,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经济运行秩序被打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美联储决策机构)对是否减息犹豫不定,在此背景下,就业市场状况报告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上周五公布的报告却毫无预兆地揭开了就业市场的真实惨状:连续三个月新增就业岗位低于8万,三个月平均值仅为3.35万,远低于新世纪以来的月平均值9.37万。超低就业增长是经济衰退的直接信号。实际上,最让投资者琢磨不透的是,美国申请失业保险总人数(图1中蓝线)基本保持稳定,首次申请失业保险人数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为何就业市场却突然恶化?

如图2,美国就业统计修正值与最初估计值差异较大。与2022和2023年相比,2025年以来差异还小一些,但高估情况较多,低估情况较少。2022年1月至2025年6月共42个月中,高估占30个月,比修正值合计高出了249.7万个岗位,高估部分的月平均值为8.26万;低估占12个月,低估值合计93.1万个岗位,低估部分的月平均值为7.76万个岗位。金融市场不会相信,美国劳工部统计局有意而为之,以及存在把统计数据作为政治武器的可能性,但对就业市场恶化感到深度忧虑。不过,美国劳工部统计局应深刻反思统计质量问题,在数据采集方法和统计定义上进行改革。

美国就业市场变化与政策目标相悖

与2019年6月相比,2025年6月,美国就业人数增加了823.1万,而表中所列的建筑、批发、运输仓储、金融服务、休闲与餐饮和政府部门合计共增加了753.6万个就业岗位,占新增就业岗位的91.56%,而制造业、零售和教育卫生行业分别减少了12.7万、19.68万和82.2万个岗位。制造业回流既是民主党人的竞选议题,也是共和党人主打的一张牌,更是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主要抓手。严峻的现实是美国制造业仍在衰落。此外,制造业、零售业、教育卫生和休闲餐饮业(雇佣大户)的平均每周工作时数还在减少。从时薪变化看,零售、休闲与餐饮、运输仓储的增长最慢。

工作类型也能反映出美国中低层社会的挣扎。2019年6月,全职工作的就业人数为1.3亿人,兼职工作人数为2681万人,具有多份兼职工作的人数为815.6万人,而2025年这三项数据分别上升至1.39亿、2844万、834.2万人。这恐怕是导致统计误差的主要原因。如果一人从事多份兼职工作,统计时可能被认定多人处于就业状态,修正时才会调整初步结果。2019年6月,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总人数为300万,2025年6月,该群体上升至353.8万人。

整体而言,美国就业增长质量不高,大多数集中于低收入行业。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对于时薪低、工作时数短的从业人员来说,他们依然在疲于应付基本开销,根本无力扩大消费。就业质量才是美国政府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否则经济增长质量也要打折扣。

过去的七个月,特朗普政府的新关税政策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不仅干扰了经济运行秩序,还推高了通胀压力,同时伤害了美国政府欲振兴的制造业。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5年1-5月,美国进口贸易分别为4012亿、4011亿、4190亿、3510亿、3505亿美元,前三个月均超过4000亿美元,4月和5月跌至3500亿美元。美国一直是全球第一大进口国,进口商品除了用于最终消费外也用作制造业中间产品(原材料和组件),新关税政策直接打击了制造业。2025年5月、6月和7月制造业分别减少了1.6万、1.5万个和1.1万个就业岗位,政策的负面效应还会陆续显示出来。

就业状况恶化不应让劳工部统计局局长背锅,其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新关税政策的不可预测性。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深度融入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逆全球化风险太大,成本太高,小院高墙更是行不通。即使在仍处于冷战时期的1975年,美国进口贸易总额达961.4亿美元,从亚洲(不含中国)、欧洲(不含东欧和苏联)、北美进口贸易分别占全年进口的28.17%、22.33%、31.80%,从当时第二大经济体—苏联的进口贸易只有2.54亿美元。如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新关税政策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8月就业数据持续恶化,即使通胀依然高企,美联储大概率会在9月17日降低利率,这也是市场的最大期望。话说回来,减息绝不是万能的,一旦经济衰退开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无济于事。资本主义的灵魂是自由(市场)经济,美国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表明灵魂已死,这才是金融市场投资者最害怕的事情。

责任编辑: 邓卫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