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受害人陈某收到名为“**百万保险自动续费”的陌生短信后,主动拨打了短信中预留的联系电话。通话过程中,不法分子冒充客服谎称陈某之前免费领取了一份医疗保险并已开通续费服务,若不及时取消,将每月扣款6万元。为关闭该服务,陈某在不法分子的诱导下,登录犯罪分子提供的虚假网页,下载了伪装为会议软件的“U会议”非法软件,并开启了手机屏幕共享。不法分子利用话术诱导、屏幕监测等获取陈某银行账户、密码等信息后,远程操控陈某手机,将其名下7家银行的310万元定期存款转为活期,再通过手机银行转账、扫码取现、数字钱包转出等方式转出资金。犯罪分子在远程操控陈某账户期间,将陈某手机设置为呼叫转移,使其无法接听公安机关预警劝阻电话。
诈骗套路解析
●诈骗分子通常冒充为各类平台的“客服”,准确报出受害人的姓名、电话等信息,利用受害人“扣费焦虑”,想及时止损等心理,获取受害人的信任。
●以协助操作为由,诱导受害人下载各种非法软件或登录非法网站,这些软件通常具备屏幕共享、远程控制等功能,便于诈骗分子窃取账户信息。
●利用屏幕共享、远程控制、非法网站木马程序等手段远程操控受害人的手机银行进行转账、理财赎回或数字钱包操作,甚至通过境外POS机“隔空读卡”消费,转移受害人资金。
风险提示
●警惕“关闭扣费”诱导,官方从不以电话方式索要账号密码。
●切勿点击陌生短信、邮件中的链接或添加陌生人联系方式。
●加强手机安全防护,谨慎授权敏感权限。
●资金异常变动及时报案,争取资金冻结窗口期。如发现银行账户资金异常流动,应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同时主动联系银行对账户采取保护性措施。
常见“自动扣费”管理指引
苹果手机设备:进入iPhone“设置”,点击顶部个人头像,选择“订阅”,在订阅页面就能查看以及管理Apple订阅的服务,把不需要的服务取消订阅,防止自动续费。
微信支付:打开微信,点击右下角的“我”,点击“服务”,进入“钱包”,点击最下方的“支付设置”,在“自动续费”页面,找到已开启自动续费的项目,点击“关闭扣费服务”并确认即可。
支付宝支付:打开支付宝,点击右下角的“我的”,然后选择右上角的“设置”图标,进入“支付设置”,点击“自动续费/免密支付”,在列表中找到需要取消的服务,点击“关闭服务”并确认即可。
抖音支付:打开抖音,点击右下角的“我”,点击“我的钱包”,选择右上角的“设置”图标,点击“自动付款”,在列表中找到需要取消的服务,点击“关闭服务”并确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