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总额”)规模达到24.5458万亿元,消费增长逐季加快,活力不断显现。展望下半年,商务部近日透露,全年社零总额将超过50万亿元,也就是下半年社零总额将超过上半年,增长动能何在?受访专家分析,消费场景创新、补贴政策落地、入境消费增长、居民消费意愿企稳等因素将助力下半年消费“稳中有增”。
新品类、新业态激发市场活力
AI笔记本、AI眼镜、AI手机……上半年,“IP+消费”“人工智能+消费”受到青睐。LABUBU等知名IP衍生品热销,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流量密码”。首发经济热度不减,新能源汽车、手机等领域多款新品首发,广受消费者欢迎。
当前,各大电商平台加速融入本地生活,线上线下消费边界逐渐模糊,网络零售持续增长。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占比较一季度提升0.9个百分点。电商大数据分析平台“商指针”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有近200个餐饮品牌在京东外卖销量破百万,线上线下融合为消费市场注入活力。
激活消费市场,离不开新品类、新业态在供给端发力,同时也离不开需求端的新力量“牵引”供给。上述报告指出,消费市场的活力源泉正转向高度细分人群,特别是“新老族”和“Z世代”,以手办、卡牌、徽章为代表的“谷子经济”成为“Z世代”增长较快的消费领域。据测算,2024年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超千亿元。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分析,我国人均GDP正处于1万美元到2万美元的区间,这个阶段消费需求加速分化、消费结构加快转变。随着“Z世代”等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消费主力,骑行、滑雪、露营、观演等消费新业态将越来越受到青睐。
“节日效应”助力消费活力释放。上半年,“五一”劳动节、端午节等节日消费增长明显。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五一”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青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下半年,节假日和消费场景比较丰富,消费市场规模有望超过上半年。”
政策加力激活结构性潜能
今年以来,扩消费政策发力明显:消费品以旧换新“加量”“扩围”、央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商务部等部门扩大医疗领域的开放试点等,多个措施助力居民“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换出了相关消费品类市场的“扩容提质”。据汽车流通协会统计,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量突破500万辆,同比增长33.3%。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50.2%。整体上,今年中央直接向地方安排3000亿元国债资金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上半年下达了1620亿元。商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
据介绍,下半年中央还将下达138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日前表示,最快将在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同时将协调有关方面,分领域制定落实到每月、每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保障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年有序实施。
服务消费是近年来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上半年政策集中发力,央行设立了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达5000亿元,支持发展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商务部推动出台促进家政服务、银发旅游等系列政策。今年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
“服务消费这个阶段的矛盾,主要是供给侧的部分短缺,更确切地说是优质服务供给的短缺。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做出针对性施策,对外开放、对内放开,解决供给侧优质服务的短缺。”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王文涛介绍,下一步将对外开放“做加法”,引进更多的优质服务;对内放开“做减法”,减少一些限制性的措施,丰富服务供给。
扩大开放释放增长动能
上半年,我国持续优化入境政策,不断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同时优化了离境退税政策,入境消费不断扩大。据国家移民局数据,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同比增长53.9%。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94.6%。
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入境旅游增长较为明显。上半年,北京接待入境游客量同比增长48.8%。上海接待入境游客量同比增长37.6%。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上海正不断完善面向国际游客的文化表达体系,探索将“首站体验”与“沉浸式传播”融合起来,增强海内外游客来沪旅行的互动感、参与感、体验感。
展望下一阶段,“中国游”“中国购”的魅力将持续释放,“中国游”的流量有望转化为“中国购”的增量。
为进一步激发中国大市场的消费增长潜力,受访专家提出了改善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收入等系列举措。
“我国消费市场法规标准滞后、消费环境有待提升等问题依然存在。应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提升供需适配水平,完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体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漆云兰对记者表示。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无论是提振商品消费还是服务消费,为居民持续“增收”“减负”或是提振边际消费倾向的根本。当前居民“减负”已在进行,例如存量房贷利率下降,部分城市推出新居民、青年人租房补贴政策,后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助于降低消费信贷的门槛和利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