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思霍英东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黄家章2025-07-18 09:06

本月6日,小暑前一天的上午,顶着橙色高温预警,我和赵倚平等友人,相约专程驱车走虎门大桥,从深圳到广州南沙出游,先参谒天后宫,后拜会何博传先生。

这次到南沙,步行在天后宫景区时,我首次看到霍英东纪念馆,当即选择扫码进入参观,其时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约在1996年五一前后,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霍英东先生已投巨资,率先独力开发南沙,何博传老师应邀担任霍先生顾问。其时,我在中山大学读博士研究生。某天,应何老师邀约,冯达文先生率我和陈开先等同学,一起到南沙考察学习,顺便散散心,做个逍遥游。当天,我首次见到了霍先生(另一次则是不久后,在康乐园看到他莅临巡视他捐建的英东体育馆),我们的坐驾,汇入了他的由十多辆车组成的车队,一路浩荡,跟着他视察南沙的有关企业和工地,他不时驻足听汇报与做指示,定夺着相关的对策与措施。在南沙造船厂制造高速飞翔船(当时投入在广州至香港的珠江航道运营)的车间,我拿着制造飞翔船的一根合金材料,提了一个问题,霍先生面对着我,用了一分多钟回答了我的问题,他和我交流用的是粤语,陈开先拿着我的相机,拍了现场照片。短暂的交流,霍先生给我留下了随和、反应快、善于交流和不摆架子的好印象。其后,我们一行还和霍先生合了影。

进入纪念馆,展厅主题是“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系列的实物、影像和文字,展示着霍英东一生的时空长廊:出身贫寒之家,少年时,在日军铁蹄下辍学,做过煤工、苦力来谋生。青年时,冒险突破港英当局的禁运,驾船为抗美援朝时段的大陆输送物资。中年时,在香港首创“卖楼花”模式,成为引领香港房地产的成功商人。晚年时,不断捐赠巨资支援内地教育、医学与体育发展;为香港九七回归作出了重要贡献,以红色港商的身份,跻身为国家领导人……

微信图片_2025-07-18_081646_120.jpg

霍英东先生雕像    黄家章摄

从展览中,可见霍英东是一位敏于把握时代机遇且善于转型的企业家。如在1950年代,他已垄断香港海沙业,被称为“海沙大王”,但当他通过观察和思考,敏锐预见到混凝土终将被新材料取代,当即舍弃已经轻车熟路的海沙业,去开拓新的房地产和博彩等产业。

他于1987年底最早提出开发与建设南沙,进而知思行合一,直接将巨资投入南沙相关项目的建设,更是大手笔之作,此举让他直接站在改革开放时代的最大风口之一,霍家企业也获利不菲,更多的利则落实在广州的发展和日后新兴的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发展上。

霍英东与现代体育有着浓郁的不解之缘,他为当年中国获得奥运会主办权不遗余力,甘洒钱财。与不少富豪不同,他自身尤其注重体育锻炼,追求延年益寿。他的健身方法之一,就是经年累月坚持热水澡与冷水澡交替进行,天天给自己的心血管做体操,这需要毅力,需要恒心,不容易做到。

作为一位成功的富豪,他十分注重公益,如他入主澳门博彩业,获利不菲后,即将相当一部分利润注入体育与社会公益中,自言追求是:博彩非志业,民生乃所求……

霍英东的人生还有两件大事,值得记录与寻思。

一是与香港众多大富豪们不同,霍英东家族企业至今,仍是非上市企业。据说霍英东制定的《家族宪章》中明文规定,家族企业“永不上市”,要求子女以血指印立誓。不上市旨在防止外部资本介入稀释霍家的股权,确保家族对核心资产(如南沙项目、澳门博彩权益等)的绝对控制。同时,霍家企业涉及了如抗美援朝航线、南沙基建等涉密项目,不上市是为了保护商业等方面的机密,与各种潜在或明在的风险隔离。

二是在两代人的财富传承上,实现了重契约、守规矩的有序传承。香港豪门财富多,因财富而引起的恩怨纠缠不少,尤其在遗产继承上,更是如此,这方面的狗血故事有的是,乃至像龚如心这样没有子女的百亿大富婆,遗产继承也会出现大风波,终要走法律诉讼的途径来解决。霍英东一生有三房妻子和13个子女,即长房三子三女,二房三子(包括继子),三房四子,面临着的挑战也就更大。他用执行到位的刚性家规,规定家族产业均为长房子女所继承与经营,其他子女均不得进入,不得经商,只能从事医生、律师等专业工作,可领取定期不等的生活费,违规者则除名。此举未必很周全,却有效避免了众子女很可能出现的遗产争夺,堪称依法有序地传承遗产的典型个案之一。他一辈子善于与各种风险周旋,深知富贵需在险中求,亦深知风险必须有效分散,他要求子女们道术各有所攻,各有所专长,颇符风险分散之理,恰如他一生的众多财富,不是如全部鸡蛋集中放在一个篮子,而是分散在多元化的多项跨境投资中。

回想起来,当年一个历史场景也就有了合理解释:前述1996年我们南沙行中,我见到了霍英东,也见到了他的两个儿子,霍震寰和霍震宇,我和后者还有合影。霍家一父二子同时在南沙各司其职,表明霍氏企业作为典型的家族企业,上阵父子如帅将,是常态。对于功成利就乃至名就的超级富豪们言,父子事业传承与遗产处理,是最能显示当事人是否睿智的两件事,对此,霍英东显然交出了一份不会让后来人漠视的较好的答卷。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 陈勇洲
校对: 苏焕文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